新华社香港2月18日电(记者苏晓 朱宇轩)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在翘首期盼中正式发布。
规划纲要发布一年来,在大湾区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10万亿元的热土上,香港、澳门和内地加速融合,开创出一派融合新格局。
这一年,大湾区三地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香港社会各界日渐意识到大湾区机遇,更加积极谋划参与。此间观察人士表示,对大湾区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愿景充满信心。
国际一流湾区雏形日益显现
规划纲要发布后,一系列重大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国际一流湾区雏形日益显现。
2019年3月,中央政府出台8项政策措施,包括对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香港和海外高端人才给予税收补贴,以及海关改革举措等。同年11月,再有16项惠港政策公布,旨在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包括鼓励香港居民在九个内地城市购买房产,以及给予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的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机会。此外,在推动大湾区内部金融服务发展方面也制定了进一步措施,包括跨境财富管理计划等。
“政策措施已经为香港工商界和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兼审计合伙人李令德表示,税制改革等措施提升了人们在大湾区工作的便利度,而这也是推动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都切实感觉到,个人受惠于这些政策。”
早上在广州吃早茶,下午来香港谈生意,晚上去澳门看夜景……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启用,大湾区各城市在地理上的联系变得更紧密,进一步为跨境交通、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毕马威中国香港区管理合伙人刘麦嘉轩认为,区内运输网络的拓展已使得大湾区各城市的联系愈紧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地区内部人才、货物和资金的流动。
刘麦嘉轩表示,进一步的互联互通和融合是释放大湾区经济潜力的关键。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解决内地、香港和澳门三种不同法律、税收和监管体系所产生的部分问题,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对大湾区建设的信心。
香港企业加快布局大湾区
为了解大湾区最新商业机遇和挑战,毕马威中国、汇丰和香港总商会对来自大湾区各行各业的747位高管进行了委托调查。今年1月下旬公布的结果发现,受访企业对自身及整个地区的前景都相当看好,其中大部分正计划将业务扩展到总部所在地以外的大湾区城市。
作为非医院医疗服务供应商,香港医思医疗集团提供一站式医疗和医美服务。目前集团已将大湾区确立为重点发展区域,并开始投放重点资源。
“我们正密切关注香港周边一小时内可到达的区域,以便有效地拓展潜在市场。”集团首席执行官邓志辉表示,大湾区GDP迅速上升,而医疗保健行业的细分市场将快速增长,并且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大湾区。
该集团目前在内地运营着13间诊所和服务中心,其中10间分布在广州和深圳。邓志辉表示,集团计划未来3到5年在内地城市开设30至50间诊所,会以大湾区城市为主。
“从我们接触的客户来说,企业对大湾区的兴趣和参与度越来越高。”李令德说,96%的受访者都对大湾区很有信心,认为大湾区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增长。
调查还显示,各企业针对大湾区制定了重要的投资计划,61%的受调查企业预计其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对其投资重点领域的支出将超过1000万港元。
李令德表示,为抓住大湾区所提供的机会,54%的受调查企业已经或正在制定战略计划。
业界对大湾区前景充满信心
汇丰香港工商金融主管赵民忠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企业带来巨大机遇,港澳及广东九市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包括汇丰在内的大湾区企业,均对区内的前景信心十足。
自规划纲要公布以来,香港总商会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和考察团,旨在向会员介绍最新相关发展动态。这些活动尤其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
香港总商会大湾区工作小组召集人余鹏春表示,大湾区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潜力成为未来数十年影响香港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发展机遇。事实上,大湾区可能是未来数年企业可以扩展业务并获得高回报的少数地区之一。
余鹏春建议企业尽早进军大湾区市场,积极探索了解针对其所在行业的重要税收政策和优惠措施,以及大湾区内每个城市的关键发展优先事项,以便选择最适合其拓展业务的城市。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我认为规划纲要描绘的愿景一定可以实现。”李令德对大湾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