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代表委员们带着沉甸甸的调研成果与民生期盼再度聚首北京。过去一年里,围绕民生关切、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问题,代表委员们持续跟进、深化调研,以“咬着不放”的精神接力建言,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履职初心,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鲜活实践。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代表委员们特别关注的问题。群众持续关切的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咬着不放”的问题。提振消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制定统一的反网络暴力法,推进“小快灵”立法规范人工智能监管……社会热议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方向,有老问题需要持续关注,也有新状况需要及时跟进,桩桩件件百姓生活事由此进入全国两会这个中国最高政治舞台,“民声”得以转化为“民生”。
不仅要传达民情民意,还要坚持对关键问题“咬着不放”。全国人大代表黄勇平高度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呼吁补充优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今年准备再提建议由国家层面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接科研项目和市场需求;全国政协委员许玲持续为职业教育发声;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今年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等等。面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代表委员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坚韧,持续推动未决难题不断迎来破解的契机。
对于已经落地的建议提案,代表委员们也没有就此止步。“提案只是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跟踪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张毅《关于加快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已进入审议阶段。过去一年,张毅持续调研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今年准备再提交一份反对“内卷式”竞争的提案。沿着一件事情追下去,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鲜明风格。持续追踪效果、深化调研,及时反映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让政策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代表委员们“追”的动力,也是解决问题的应有之道。
咬住的是问题,推动的是解决。代表委员们“咬着不放”“沿着一件事情追下去”,既是责任担当的体现,更是中国式民主实践的生动注脚。期待代表委员们带着深入调研的成果、炽热的为民初心走进会场,让“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