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新闻 > 粤学习 > 学习头条

奋力开创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

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5位代表分别发言

2025-02-25 07:57 来源:南方日报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上,5位分别来自地市、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代表发言,介绍助力教育强省建设的举措成效,凝心聚力奋力开创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

  深入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林如鹏发言时表示,广东将深入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着力强化思想引领、健全工作体系、推进“五育并举”,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林如鹏表示,全省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伟大实践”精品思政课程。

  广东坚持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思政第一课”制度,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基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等教学教研平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同时,用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等生动案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故事。

  此外,挖掘用好丰富红色资源,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广东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林如鹏表示,广东坚持德育为先,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融入日常教育。

  同时,落实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建设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设立省科学教育指导中心,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如何加速补齐短板?

  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介绍,近年来,韶关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强基础、提质量,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4所,新增公办学位2.3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达96%,并投入8.19亿元升级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147所,增加达标寄宿制学位3.46万个,优化整合在校生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60所,城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对于粤东粤西粤北的地市而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重要。

  陈少荣表示,韶关常态化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去年,韶关有5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市有省名书记、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35人。

  同时,韶关推动8对普通高中实施结对帮扶,成立43个教育集团和4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培育2个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全市平台综合使用率全省排名第一。

  他表示,借助省“双百行动”契机,韶关还创新开展教育托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约托管乳源民族实验中学,推动该中学教学质量由过去的全县倒数变为数一数二,入选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在全省首创高职托管中职,推动新丰中职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建设取得突破。

  “目前韶关全市10个县(市、区)与17所高校院所建立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形成153个共建项目,其中有7个案例入选全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占比达1/4,位列全省第一。”陈少荣说。

  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广东如何推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发言时表示,广州加快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去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92万座、普通高中学位1.38万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超90%。

  以高校之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建设教育强省,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

  郭永航指出,广州全力支持在穗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7所,在校大学生164万,并投入约230亿元支持华南理工国际校区、暨南大学番禺校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

  郭永航表示,广州将10所高校的14个学科作为全市重点学科每年资助1300万元。同时,近3年投入约200亿元支持高校科技创新,拨付近10亿元支持高校科研平台建设,让大学心无旁骛谋发展。

  高校如何赋能地市发展?郭永航表示,广州畅通人才培养“供需链”,推动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支持中山大学、广州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等,在穗高校100%开设与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专业。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郭永航说,为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广州2022年以来共拨付10.85亿元支持在穗高校开展3966个研究项目,组建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4个重点产业创新联合体,通过“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形式整合创新资源,推进2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去年,广州获26项国家科技奖。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介绍,近年来,中山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202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2024年获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批复。学校还围绕能源化工、深地深蓝、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了华南生物安全实验室等若干重大创新平台。

  在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朱孔军透露,“十四五”以来,中大年度科技合作企业达1150家,年均增长12%。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2024年广东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全省获批经费超80%,近5年广东高校牵头或参与的5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科教协同方面,龚国平介绍,广东深入实施省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鼓励开展自由探索和前沿创新研究。9所高校参与2家在粤国家实验室建设,13家在粤全国重点实验室由高校牵头、21所高校参与省实验室共建。

  “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面向全国高校开放,超过70%项目实现高校参与。”龚国平表示,广东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共建86家省新型研发机构、57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深度支撑广东芯片、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科技攻关,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刘汉能 吴少敏 陈伊纯 李秀婷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