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清晨,土耳其强震第八日,随着搜救工作进入尾声,不少前往救灾现场的志愿者在东部受灾城市马拉蒂亚营地与搜救队员们合影告别,他们决定返回伊斯坦布尔或者其他家乡城市。
这些天,在中方救援队的搜救现场,这些会说中文的土耳其人是救灾现场最忙的人之一,他们作为翻译,架起现场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人员协作的信息桥梁;他们作为向导,在每一个任务下发时准确将队伍带到一个个废墟塌方。
对于刚刚乘坐十余个小时飞机、跨越8000公里、一落地就要进入战斗状态的搜救者们来说,这些翻译志愿者是窗口、一个让土耳其人认识中国人的窗口,亦是我们认识土耳其的第一个窗口。
这些志愿者有人从小酷爱中国文化,有人曾留学中国后返乡创业,也有在两国奔走从事贸易的商客,他们性格不同,却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有着无比热情。
Kerem马彦清
在救灾现场,从小酷爱中国文化的Kerem马彦清很乐于向所有队员分享土耳其的生活,他告诉队员们,如果结束任务后有时间,一定要去伊斯坦布尔看看,那里有璀璨的古建筑和文化;
Makif李明翰
在每次前往任务点途中的大巴上,武汉大学毕业生Makif李明翰经常会讲起他在中国的时光,他给自己取名李明翰,也曾经在广州生活。如今他又从事贸易工作,经常因广交会往返两国之间。李明翰说,在广州有不少土耳其人,他们大多住在天河、海珠,之前他也曾居住在客村附近,“最喜欢到珠江边走走,看看电视塔”;
şeyma雪莲
在不少队员眼中,şeyma雪莲算得上一位“女汉子”。作为女生,她每天冲到废墟作业面上,帮助搜救队员与土方工作人员一遍遍沟通作业细节。每次收到志愿者群内的网络线索,她第一时间就会冲到队长面前,一遍遍确认细节,一遍遍核实沟通……
对于中国搜救队员们在土耳其期间的表现,志愿者们常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雪莲拿出一段自己在搜救现场拍摄的视频告诉记者,“当地人都在说可能没了,但他们就是坚持,就是要坚持再试一次”。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这些天,不断有土耳其各地的“中文通”们陆续赶到震区加入中国搜救队伍,为家乡奉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眼见后来者更多,前来者可以放心离开。临行之际,志愿者们难舍中国救援队,“感谢中国救援者,你们为这里做了很多很多”。
任务仍未止,重逢总有时。李明翰告诉记者,今年春天,听说中国的广交会线下重新办了,他们公司也将在4月再去广州,他期待再到中国走走,“如果有机会,希望到这些救援队员的家乡看看”。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徐勉 张晋 董天健 吴明
后方联动:杨琼
统筹:吴扬 曹嫒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