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招工季,今年,在社交媒体上,一篇关于“妈妈岗”的帖子火了。
有网友称,自己在广东中山参加的多场招聘会上,都专门设置了“妈妈岗”:买社保,工作时间灵活,方便接送孩子。
作为人口流入、用工需求大省的广东,近年来,在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政策支持上,已经进行了先行探索,“妈妈岗”则是其中之一。
“妈妈岗”,即专为“妈妈员工”特设的岗位,该岗位实行弹性工作、灵活就业,方便宝妈们兼顾家庭和工作,亦帮助企业完善用工需求、发掘妈妈们的潜力以重塑职场活力。
在评论区里,许多网友纷纷点赞,“直面宝妈痛点,建议全国推广,让全职妈妈有工作可做”。
这些天,广东各地迎来火热招工,中山黄圃镇、佛山等地相继举办“妈妈岗”专场招聘会。事实上,两年来,“妈妈岗”这一创举已遍布中山市23个镇街,又在去年走向珠三角,甚至推广至贵州等地,这一灵活就业形式已悄然影响着更多的女性和她们的家庭。
“工断女”困局
家庭、工作何以平衡?
在中山今年首场“妈妈岗”专题招聘会上,中山同得仕丝绸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同得仕”)的展位上,岗位要求上“时间可灵活调整”一行字,吸引了不少“宝妈”们前来咨询。
中山同得仕人事主任谭群英告诉记者,去年底,公司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发现部分求职者因为要照顾小孩上学,不能适应工厂的常规工作时间及加班。
为了满足“宝妈”的特殊务工需求,同时解决工厂的用工困难,厂里创新推出了一条“妈妈岗”生产线,“这些员工大多居住在公司周边,孩子也在附近上学,对于岗位具有更高的忠诚度和稳定性。”今年,中山同得仕决定进一步扩大招聘规模,招收60名“妈妈岗”员工。
曾经,从企业的角度,当然希望每个人都发挥最大作用,不但能覆盖人力成本,还要尽可能创造价值。但是妈妈们在职场和家庭中陷入拉扯,除了漫长的产假、哺乳假,还有照料孩子分散的精力。
既然不好用,那就尽量不雇。尽管很多规定都在“围堵”歧视,但在实际中既难落实,又难监督。因此,大量女性因为生育、带娃,主动或被动地停止了工作,由此还催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工断女”。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的调查显示,与生育之前相比,一孩母亲就业率下降约6.6%,二孩母亲则要再降9.3%。
寻路“妈妈岗”
多种灵活就业模式,一部手机让宝妈重返职场
下午3点半,中山市三乡镇第二工业区车水马龙,工业园一角的伟立纺织品公司的制帽车间却静悄悄,车间内的工人加敏和绍琼正埋头赶工。毕竟,再过一小时,妈妈们就要去接孩子放学。
这间百余平方米的车间,有61名员工,平均年龄35岁,她们都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妈妈,这里则是厂区内“妈妈岗专属车间”。
“妈妈岗专属车间”的工作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上午8点到下午5点,“工作时间跟着学校走。”加敏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去年4月,在看到社区里的“妈妈岗”培训传单后,她便决定报名。
公司离家才10多分钟的路程是加敏决定尝试的关键因素,但宝妈们上岗前仍有一段“培训之路”要走。伟立纺织品公司人事主管方秀丽介绍,项目的前3个月,对“妈妈岗”的员工们进行职业培训,并采取计时工资算法,保底时薪为14.5元/小时;之后则采取计件工资的算法,一般月工资可有5000元以上。
除生产线外,物流业内也开始尝试。在中山市小榄镇,益力多中山小榄家庭配送中心在去年4月建立“妈妈岗”。
如今,中山市“妈妈岗”的摊子越铺越大,参与的企业和妈妈也越来越多。2022年7月至今,全市“妈妈岗”备案企业共124家,备案岗位近8000个。
在荣电集团(中山)3U生态产业园的直播间内,宝妈主播曹芹正“整妆待播”。
旁人难以想象,宝妈曹芹此前还曾因家庭和工作而“分身乏术”,如今,其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不管是锅碗瓢盆,还是家中电器,都是其直播间内的热销产品,现在她已成为月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大主播”,成了中山一位小有名气的带货达人。
这份小家电带货主播的工作,让曹芹在告别职场三年之久后重获收入和自信。可谁能想到,在一年前,她曾困在“没有时间”工作的焦虑之中。
“这是只要有一台手机,便能胜任的工作。”荣电集团执行董事侯爱明说,荣电集团推出的“妈妈岗”,“宝妈”们无需考虑仓储、备货、售后等事项,仅负责直播带货的环节,可以说是零成本运营。更重要的是,“宝妈”的上下班时间高度弹性化,不需要打卡坐班,随时能利用在家的碎片化时间直播。
经过培训学习,三名妈妈们便能分饰“带货主播”“网店运营”“文案策划”三种角色,如今,这个小团队通过直播电商,可每月卖出数百单小家电。
解码
“妈妈岗”如何走向“妈妈港”?
作为一个制造业城市,中山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逐年递增,据中山市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企业用工需求超16万人次。
快速上涨的劳动力需求,导致招工旺季时企业甚至出现“抢人”现象。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待业家中的妇女却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这种供需矛盾亟待解决,2021年5月,“妈妈岗”应运而生。
今年,中山市人社部门再推3期“妈妈岗”专题招聘会,累计发布“妈妈岗”超4000个,覆盖各类企业超140家,实现就业1100多人。
在“妈妈岗”上,宝妈们通过自己的耐心和努力赢得了尊重,而企业也在尝试中逐渐发现了妈妈们的优势所在,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开始。目前,“妈妈岗”已推行一年多,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有没有更多有力、长效的扶持举措,为这一就业模式提供坚实支撑,让“妈妈岗”成为长期稳定的“妈妈港”。
从电商直播、车间流水线、保险等行业逐步铺开,“妈妈岗”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多方面机制的支撑。去年7月,中山市政府便印发《关于大力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的若干措施》,从就业扶持、税收减免、雇佣双方权益保护等8个方面提出18项措施支持推广“妈妈岗”,企业吸纳妇女就业,符合要求每个月可以获得400/人的补贴。“妈妈岗”员工每人每月也能获得300元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现在,不仅仅在中山,全国一些地方也有类似尝试。江西吉安峡江县有药厂开设了专门针对留守妈妈们的生产线;在抚州崇仁县,服装企业在学校附近创办缝纫“社区车间”,吸纳陪读妈妈们就业。
随着“妈妈岗”走红网络,也有网友提出,为何不设置“爸爸岗”?
有网友指出,或许“妈妈岗”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但是,进一步便有进一步的欢喜,“妈妈岗”仍是一个宝贵的尝试,社会开始正视女性的两难处境,并打开了政府、企业和女性之间的“循环”,用实际行动改善这种困境。如何逐步治本?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法学博士、教授张青认为,“妈妈岗”出台专项政策是一项有益探索,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补贴对象进行细分,做好分层分级分类设计。在广东省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的背景下,技能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将更多一线“妈妈岗”员工培养为高技能人才,按技能等级给予分类分层补贴,促使更多“妈妈岗”转化为高级、中级技术工人,不断精益求精,让“妈妈岗”进化为人才的“妈妈港”,最终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