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南方都市报

全国人大代表沈燕芬:让农机手有奔头,农业现代化才更有底气

2025-03-07 07:46 来源:南方+

  “政府工作报告用相当的篇幅,对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让我感到很振奋。”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说。扎根农村5年,她从一名返乡白领成长为“土专家”,还牵头组建了广州市首家农机联合社——星级农机联合社,为周边地区农户提供现代化农业耕种解决方案。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沈燕芬始终将目光落在乡村发展上。今年全国两会,她聚焦强化农机安全保障、拓展农机手成长空间和农业科技创新等话题建言,呼吁推行“普惠保险+精准补贴”模式强化农机安全保障,逐步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机保险体系;同时,大力推广“师徒制”农机人才培训模式,鼓励农机合作社定向培养一线技能人才,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另外,推动“科研机构+农机合作社”产学研合作,加速农机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以身边“小事”为履职切入点

  2020年,沈燕芬辞去了在深圳的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成为一名“新农人”。第二年,她带领自家合作社,与其他几家农机合作社抱团发展,组建了广州市第一家农机联合社。如今,联合社服务作业面积超10万亩次。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沈燕芬习惯以身边“小事”为履职切入点。为此,她定期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在一次接访中,她了解到,有些低保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因存在商事登记记录致使无法顺利领取低保。之后,她进行了广泛调研,与低保户、专业合作社和政府相关部门交流,收集各方意见,寻求破题之策。

  去年全国两会,沈燕芬提交了《关于研究解决“低保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后不能领取低保”问题的建议》,得到民政部的积极回应。随后,广东省民政部门采取行动,对该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置,为农村低保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扫除阻碍。

  “这件事情让我很有成就感,人大代表就是要为民发声,帮助乡亲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沈燕芬说。今年,她继续以身边“小事”为履职切入点,聚焦农机手等农业一线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建言献策。

  “农机是我们的‘铁牛’,农机手就是驾驭‘铁牛’的‘新农师’,让农机手有奔头,农业现代化才更有底气。”沈燕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部分农机手作为农村灵活就业人员,面临保险缺失、培训渠道有限等发展困境。

  基于此,沈燕芬呼吁,推行“普惠保险+精准补贴”模式强化农机安全保障,逐步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机保险体系,降低农户因事故致贫或返贫的风险;同时,要大力推广“师徒制”农机人才培训模式,鼓励农机合作社定向培养一线技能人才,加速培育一支懂农机农艺、能经营管理、会操作维修的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另外,推动“科研机构+农机合作社”产学研合作,加速农机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机手或农机合作社参与研发试验工作,推动高校或农机研究院与农机合作社结对攻关,共同研发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机设备。”沈燕芬说。

  建言制定农田碳汇核算标准

  作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分重要。如何高效开发农业农村碳资产、健全农田碳交易机制,是沈燕芬重点关注的话题。

  “农田不仅能产粮,还能产‘碳票’,是农村‘隐藏的财富’,可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她说。

  沈燕芬注意到,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紫云英等专用、兼用绿肥提升地力行动,着力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示范带动全省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她所在的联合社,也在增城种了2万亩紫云英。

  “紫云英是固碳高手,不仅能为乡村增添一抹亮丽色彩,更可以转化为农户的收入。”在沈燕芬看来,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但碳汇价值目前还未能充分转化为农民收益。

  沈燕芬认为,应加快制定农田碳汇核算标准,可以考虑率先在碳汇潜力较高的地区开展农田碳汇交易试点,打造一批碳汇交易标杆项目,逐步探索形成完善的农田土壤碳汇交易机制;同时,将农田碳汇纳入国家碳市场,实现收益反哺农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用技术降低务农门槛,用政策打通增收堵点,用生态重塑农业价值,这就是‘新农人’的‘新农策’。”她说,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

  记者手记

  田间地头就是履职主阵地

  沈燕芬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如今,她是操作农机的好手,登车、挂挡、启动,一气呵成、潇洒干练。她的履职故事,也带着浓郁的“泥土味”:调研脚步遍布沃野田间,建议更来自乡亲日常所盼。田间地头,就是她履职的主阵地。

  “只有‘脚下沾满泥土’,才能听得到乡亲们‘冒着热气’‘接着地气’的所想所盼,才能更好履职尽责,为乡村全面振兴献良策。”沈燕芬将这句话作为履职信条。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始终是她关注、建言的重点。

  展望未来,这位“90后”代表信心满满地说,将继续做好履职工作,真心为农民发声、谋利益,“希望乡亲们的口袋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

  文字:南方+记者 关喜如意

  摄影:南方+记者 钟志辉

  统筹:龚春辉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于艳彬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