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有力促进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发展。图为拓斯达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械臂。南方日报记者 钟志辉 摄
9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全省累计有19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超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广东,各具形态的“企业之树”,正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全国两会上,广东代表委员积极为企业发展壮大支招,他们提出,要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让广东成为广大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
加大力度扶持民企创新研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锦开建议,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研发的扶持力度,对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嘉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深度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邹锦开建议,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政策落实反馈平台,企业能实时反馈政策执行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回应与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政策落实的闭环管理。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一站式线上办理,为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
人工智能正为各行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吴丰礼说,广东具备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应用场景。他建议以制造业应用场景作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工业应用场景和数据采集中心,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深度融合,并构建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体系,让智能机器人真正服务于制造业,并逐步拓展至商业和家用领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黎明华将目光投向新能源产业。黎明华认为,广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显著优势,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应充分借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整合人才、技术、产业等资源,加快发展新能源船艇,通过出台购置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潜在市场需求,持续以制度创新释放海洋科技产业动能。
推动更多“粤品”“国货”出海
广东是创新创业的沃土。近年来,广东积极谋划一批增量政策,实实在在地支持企业发展。
企业如何练就独门绝技,塑造百年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说,增强消费者认知对品牌至关重要,建议加大对国产品牌的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让中小企业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供应链体系,推动更多“粤品”“国货”出海闯世界。
“阳江五金刀剪产业作为外向型的传统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李积回还建议,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搭建中小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与消费市场的互动,培育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结合履职过程中的调研和实践经验,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总结出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商会协会作为链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桥梁,在帮助企业‘出海’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王理宗说,商会协会熟悉国际市场规则,能够通过商协会国外网络为“出海”企业提供目标国家的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信息及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帮助“出海”企业对接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应充分发挥商会协会作用,搭建全国性的商会协会协作平台,支持与海外商会建立国际商会联盟,并建立企业与商会协会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双方深度合作,共同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龚春辉 厉思璇 魏钰 谢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