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10日,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湾区发展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广州市广交会D区展馆举行。深圳市光明区(以下简称“光明区”)带来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并于本届博览会进行了重大发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加快推进深圳光明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光明区探索出一项创新举措,为全区所有城市公共基础要素赋予唯一编码,以形成统一共享、唯一识别的空间编码体系。这项创新性的举措将为光明区的精细化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智慧城市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深圳市光明区作为一座创新之城,始终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决策部署。为了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光明区政府提出了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时空信息平台、实现全域全要素叠加等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在创新探索中,光明区形成了独特的建设思路,通过利用统一地址解决数据共建共享问题,将城市公共基础要素分为7个大类,并为每个要素赋予唯一的数字化标识。这种标识体系编码规则共分为四段,充分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同时,通过扩展多维治理单元解决数据关联下沉问题,搭建了全周期数字化标识建档标准化平台,实现了数据驱动的责任落实与部门业务开展。
为了解决数据难以复用的问题,光明区借助块数据底板技术,打造出社会治理数字底板,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数据资源支撑。该技术可以有效关联融合社会治理所涉及的数据资源,并进行分级、分类、分块封装,为职能部门和基层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前,光明区已为7个大类51个中类、483个小类共计数十万个城市公共基础要素建立了数字化身份标识,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包括基本信息、属性信息、人/楼/房/组织/事关联信息等。这一创新性的举措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光明区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作出了积极贡献。
光明区的创新探索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还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目前,光明区政数数据管理局已经上线了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基于数字化标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数字化标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数字化标识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城市治理向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