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打造海上新广东,湛江将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大赢家?

2024-07-24 16:23 来源:南方农村报

  湛江,地名连带两个“水”字,在中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似乎意味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海洋使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当前,广东按下海洋强省建设“加速键”,源源不断注入的“蓝色动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经略南海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时代,湛江的地位从未像今天如此重要,湛江义不容辞扛起向海图强的时代重任。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湛江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精。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这为新时代湛江经海方略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2021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39.2千克,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4.2千克,水产品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动物性食品来源,但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消费指南》规定的每日水产品摄入标准(每周300-500克),随着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和消费观念大进化,既要保证吃得饱,还要关注吃得好不好的问题,食材的丰富性和口味的追求越来越重要,加上物流条件进步,海产品有效配送半径扩展,国内优质海鲜食品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表示,水产养殖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之一,不但为全球人类提供大量优质蛋白,成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无论从服务国家海洋战略还是我国社会高水平发展趋势,湛江挺进深远海、发展海洋牧场正当时。

  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作为海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湛江积极响应,再造海上新湛江,向海“湛”放,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提供“湛江样本”。

受访者供图

  区位篇:经略南海“湛”有重要地位

  全球化时代,海洋有多重要,已经不言而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湛江地处粤、琼、桂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各省通往国外的主要出海口,亦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重要口岸。湛江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

  继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沿海城市竞争比拼的新赛场,背后是中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新征程与新希望。至今,全国已有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大连、青岛、宁波、舟山、厦门等城市,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日前,深圳提出打造全球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福州打造“世界知名现代渔业之都”,青岛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海洋渔业无疑是海洋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抓手。

  说到全球,就不得不放眼世界范围内的“同学”。根据2021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报告,新加坡继续蝉联第一名,二到十名依次是: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中国香港、英国伦敦、中国上海、挪威奥斯陆、日本东京、阿联酋迪拜、韩国釜山。

  对标这些国内外城市,湛江的海洋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尤其是渔业发展值得称道,甚至渔业经济更为发达。

受访者供图

  湛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于几大国家战略交汇处,东有粤港澳大湾区,南有海南自贸区,北有北部湾城市群,拥有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最短航程,对外地处RCEP成员国的中心地带,是广东对接东盟国家的重要门户,湛江是粤西地区唯一的“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也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经略南海的重要枢纽。

  湛江海洋资源天独厚,拥有华南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湛江拥有海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1.6倍,海岸线2043公里,其中海岸线占广东省的30.2%,在全国地级市中居首。拥有130多个大小岛屿,其中包括我国第五大岛东海岛和第七大岛南三岛,还有49万公顷浅海滩涂,101个港湾。

  湛江在全球水产经济版图地位举足轻重。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广东渔业看湛江。202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865.91万吨,养殖产量占全球60%以上,中国是全球水产第一国。其中广东是全国水产第一省,水产品总产量906.6万吨。湛江是广东水产第一市,水产品产量125.5万吨,连续20多年居广东首位。

受访者供图

  集诸多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于一身的湛江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沿海迈向深远海,不仅是湛江经济升级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经略海洋的时代使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成为湛江挺进深海的重要抓手。

  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战略地位显赫,是国家经略南海的保障基地和战略要地。近年受新冠疫情及部分国家逆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大格局正在发生急剧变化,这也给湛江再出发带来的机会。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湛江理应拥有更大的雄心和抱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就指出,湛江自然禀赋和良好的政策导向是发展海洋经济“蓝色引擎”的独特优势和潜能。显而易见,海洋是湛江在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产业篇:做强渔业市场主体全力“湛”放

  广东海洋渔业之精华集中于湛江。对虾、金鲳鱼、生蚝、石斑鱼……这是一座让你实现海鲜自由的城市。

  蓝色一直是湛江的本色与底色,海洋属性是湛江的城市特性。湛江城市总体框架沿海铺陈,经济由海洋经济支撑起来,湛江人民靠海吃海,是海洋养大的。海洋水产业也成为湛江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已形成包括种苗、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跨饲料生产、生物药物、装备制造、包装运输、专业服务、休闲渔业等多行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水产产业年产值500多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万人,水产业已成为湛江一张亮丽名片,享誉全球。湛江被国际具权威认证机构SGS评为“全球水产采购基地”。

  湛江是全国乃至全球水产发展的聚集地、风向标,拥有多个全国第一。2011年选育出“中兴1号”,全国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突破种虾卡脖子技术;选育出南美白对虾新品种6个,占全国审定该品种数量的一半,全国第一;现有水产种苗场482家,培育水产虾苗1622亿尾,约占全国30%,是全国最大虾苗生产基地;湛江对虾产量全国第一,高峰时全球7条虾一条来自湛江;湛江金鲳鱼产量全国第一,年产量约10万吨,占全国40%;湛江石斑鱼产量全国第一,年产量8万吨,占全国30%以上;养殖网箱3500个,占全国1/7、全省70%,深海网箱制造量全国第一,深海网箱养殖数量全省第一;全市现有水产加工企业218家,对虾、金鲳鱼、罗非鱼等加工出口量全国第一;拥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水产相关企业20家;112家企业产品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认证……

  湛江海洋渔业“威水史”奏响改革开放大国渔业崛起的进行曲。1984年,刚落实包产到户的湛江市坡头镇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把麻西大队一片2000多亩被台风打烂的海边“鱼堰”拿出来公开招标,原大队书记林康文等13户农民联合中标,承包费每年13000元,中国对虾养殖历史上第一个专业户养虾联合体由此诞生;1986年,广东第一家海水对虾配合饲料生产厂——廉江市养虾集团公司珊瑚饲料厂成立,产出第一包国产对虾饲料。1991年,鹤地水库网箱养鱼达1200个,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1995年,陈丹创立恒兴水产,成为湛江第一民企,其后成为全球百强水产企业;2002年,恒兴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建设,开创中国民营企业承担国家种业基地项目的先河;2003年,中美虾战,虾王李忠带领湛江国联打赢美国发起的反倾销战;2010年,国联水产成功上市;2011年,国内首个国家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中兴1号”选育成功,实现国产南美白对虾新品种零的突破;2013年,国联水产再次赢得中美虾战;2017年,海茂收购美国PRIMO公司,国内企业首次收购国外种虾公司……

受访者供图

  2020年疫情后,新一届湛江领导班子未雨绸缪抓经济,按下海洋渔业发展的“加速键”,近两年湛江海洋渔业高歌猛进。2021年11月18日,湛江举行首次全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系统规划湛江水产业发展战略。市委书记刘红兵旗帜鲜明提出湛江要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坚持把做大做强水产产业作为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2022年1月,湛江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湛江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到2026年湛江市水产产业链年创产值1000亿元以上,打造全球水产品交易中心、国际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国际水产养殖与加工基地,建设湛江国际水城,打造蓝色粮仓,藏粮于海的目标。

  继2010年1月获得“中国海鲜美食之都”、2010年12月获得“中国对虾之都”的十年后,湛江再次获得“国字号”招牌,2021年10月获得“中国金鲳鱼之都”,2021年9月湛江生蚝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2年10月获得“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

  2022年2月,粤海饲料成功上市,加上早前上市的国联水产,湛江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家水产上市公司的地级市。2022年4月,湛江正式启用的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1号”。2023年6月20日,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顺利下水

  2023年6月29日,投资28亿元的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湛江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迎来新机遇。

  2023年6月29日,投资28亿元的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湛江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迎来新机遇。

受访者供图

  湛江水产业的辉煌源于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也离不开中国地级市最活跃的水产民营企业集群。湛江水产市场主体实力全国领先,民营经济撑起湛江海洋渔业的半边天。拥有两家水产上市公司(国联水产、粤海饲料);两家百万吨级水产饲料巨头,恒兴股份、粤海饲料业务布局全球,两家公司水产饲料销量位居全国前五,全球前十;虾苗龙头企业汇聚,海茂集团是全国首个百亿尾虾苗销量企业,恒兴虾苗销量破百亿尾,胜博、东腾、锦佳、好仕达等多个企业虾苗销量领先;水产加工品能力领先,恒兴集团、国联水产在全国独立鳌头;海洋牧场产业链领先,海威集团、湛江经纬、广东海宝、湛江汇富、湛江靖海等在全国细分领域名列前茅,湛江水产民营经济与湛江水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得益彰,展现出鲜活的市场经济图景。

  破局篇:科学“湛”位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2022年广东GDP突破12万亿元,创造了无数奇迹。但与此同时,广东也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地区,一个省包含了一线至五线的城市,就像一个“缩小版的中国”。  

  2022年湛江GDP为3712.6亿元,居全省第九,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第三梯队,蕴含着巨大发展空间。湛江GDP与第六名的珠海有约300亿元的差距。20世纪60年代,湛江曾是广东第二经济大市,有“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之说。经济基础方面,两城当年分别是广东和山东的第二大城市(当时深圳还是个小渔村)。从地理位置看,两座城市都是港口城市,青岛曾是德国租界,湛江曾是法国租界,在1984年一起被列入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

  时过境迁,如今青岛GDP早已跻身万亿级城市,在国家经略南海,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新时代,这是湛江崛起的又一机会。

受访者供图

  相比青岛的支柱产业为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且青岛强在国企,而湛江的优势是海洋渔业、水产预制菜加工产业,拥有发达的水产民营经济主体。湛江能否抓住打造新广东战略打造海上新湛江,且看湛江如何破局。

  一是国建民营的新型举国机制创新。湛江水产市场主体强,也意味着国企不强,当前湛江湾实验室被寄予厚望,承担海洋牧场发展的重任,弥补渔业国企不强的短板,同时利用民营龙头企业集群的优势。

  海洋牧场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意味着从在陆地生产转移到深海生产,需要构建新的海上生产生态,陆上生产需要公路桥梁、汽车、机场、电力、器械等基础设施设备,而面对浩瀚的海洋,在海上生产更需要海工装备、养殖工船、运输船、智能化设备等基础设施,这些海上的基础设施作用就像陆上的公路桥梁、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发展初级阶段更需要重金投入去打造新的海上安全、高效率的生产生态,这就需要政府投入建设基础设施。

受访者供图

  因此,目前全国海洋牧场和远洋渔业发展项目主要由国企来投资和运营。然而,水产养殖是一个缺乏标准、养殖风险高、管理难的行业,国企运营投入大,盈利难,往往缺乏可持续性,这也是目前海洋牧场的发展困境。

  这也是当前湛江发展海洋牧场要解决的核心难题和最大价值。湛江湾实验室最大创新在于新型举国体制——国建民营。“海洋牧场基础设施投入巨大,需要政府和国企来投资解决资金问题,但是运营和养殖需要民营企业来负责,通过民企的效率解决发展的问题。”湛江湾实验室执行主席欧先伟介绍,由政府投资建设海上养殖的基础设施,然后转包给民企运营,发挥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国建民营是湛江海洋牧场发展的机制创新。

  目前,湛江湾实验室已组建起国内技术力量领先的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发团队,设计研发12万方水体南海大型游弋式养殖平台技术方案,自主设计的全球首座全潜悬浮定深柱稳式综合试验养殖平台“海塔1号”和首座8万方漂浮式动力定位全海域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已通过专家论证和立项审批,预计将分别于今年和明年初下水。成功牵手山东海洋集团,完成“深蓝1号”“深蓝2号”养殖平台设计;与山东万泽丰集团签订6座矩座稳式网箱设计合同;与珠海九洲集团签署2艘养殖工船设计合同……

  与此同时,湛江湾实验室在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智慧渔业、粤海水产种业强芯工程均有诸多布局,携手民营企业健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均衡发展。

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湛江发展海洋牧场的国建民营机制创新恰当其时,国企是湛江海洋牧场建设的压舱石,民营企业推进海洋牧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可以预见,湛江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将深度参与到经略海洋、打造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的伟大使命中来。有了国企投资的大型装备和民营企业的加持,湛江将以养殖装备为基,架起迈向深远海的“桥梁”。

  二是紧抓万亿级预制菜赛道。预制菜是一个新赛道,今年写进中央1号文件,被普遍看好的朝阳大产业,对拥有完备水产产业链的湛江是一个巨大发展先机。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数全国居首,2022年广东全省预制菜产值达545亿元,增速为31.3%,占全国的13%。湛江现有水产加工企业218家,拥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水产相关企业20家,全市水产加工产值超300亿元,全国领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通过与海洋牧场的接二连三,湛江水产预制菜发展想象空间足够大。

  三是全面推进“12221”市场体系建设,抢抓年鱼经济,打造全球水产业的“湛江指数”。众所周知,传统产业多少存在重生产轻市场的惯性思维。在物质短缺时代重生产是正确的,但是如今全面进入买方时代,市场的地位更关键。

  徐闻菠萝通过“12221”市场营销取得成功,2022年湛江将这套“打法”移植到金鲳鱼,抢抓年鱼经济,让市场挺在生产前面,金鲳鱼在连续两年跌入低谷后重新迸发新活力,价格从8元/斤最高涨到26元/斤,作为海洋牧场重要发展品种的金鲳鱼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搭建“12221”市场体系的更大价值是对接广阔的国际市场,打造全球水产交易中心。湛江正在积极引导水产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在生产运行、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多环节、多方面作出努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在全球水产产业中争取更大话语权、定价权,形成水产产业的“湛江指数”。要形成水产产业的“湛江指数”,需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量上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要进一步做大湛江水产体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质上要形成水产品的湛江标准,推动标准输出,提升湛江在海洋水产品中的话语权;三是要设计和发展湛江水产的现货交割和期货交易品种,赋予湛江水产的金融属性

  经略海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打造海上新广东也成为实现县域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湛江向海图强的立足点。

  经略海洋是时代赋予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湛江提出三年“三个千亿”发展目标:2026年,全市水产产业链年创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水产品交易额达1000亿元以上,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以上,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发力、聚焦施策,打好全球水产产业高地的“组合拳”,再造海上新湛江,发展水产品从渔场到餐桌到舌尖的全产业链工程,以市场化、工业化、数字化、国际化开启湛江向海图强的新时代,奋发图强成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战略最大赢家,重塑辉煌,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贡献“湛江力量”

受访者供图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苏若晶

编辑:杨政芳   责任编辑:许萌萌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