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到1月份,春节的气息越来越浓厚。“大吃省”居民春节里必不可少的食材原料就是猪肉。去年“二师兄”身价涨了,让不少吃货望而却步,今年过年能安心吃上猪肉吗?
近日,广东出台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六大方面19大项具体任务来促进我省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保障全省猪肉长期稳定有效供给。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有料哥有望吃上平价猪肉。
生猪自给率不低于70%
看完《意见》,有料哥不得不对里边的目标竖起大拇指:到2025年,全省猪肉保持在245万吨以上,生猪出栏量保持在3300万头以上、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对于广东来说,要保持这个自给率,压力还不小。
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整个畜牧业要转型升级,未来5年,要建设一批全产业链现代化企业,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构建种业、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套发展的现代化生猪、家禽产业体系,实现“四个转型”——
“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
“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
“小型屠宰厂(场)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
“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
按照常理,前两个转型意味着生猪的质量上去了,毕竟场子大了,“猪同伴”多了,吃的也健康安全了,在这种条件下,猪肉质量还不节节高?
第三、第四个转型则意味着老百姓吃到的猪肉更安全了,因为现代化屠宰企业检验检疫水平更高,“变调猪为运肉”则对于动物疫病防控意义重大。
有料哥曾走访过凌晨1点的屠宰场,当时东莞万江动物卫生监督所屠宰检疫组组长刘海一手拿刀,一手拿铁钩,对悬挂在流水线上的生猪进行检验检疫。
“这一页肺有病变,要把它割掉。”在检验检疫现场,话音刚落,刘海已飞快地将疑似病变的猪肺扔进垃圾桶,留有料哥在一旁瞪眼观察。在流水线上站了好一会儿,有料哥才勉强能够辨认一些问题内脏到底有哪些蛛丝马迹。
东莞万江动物卫生监督所所负责的屠宰场就是当地一家大型的现代化屠宰场,有刘海这样的专业人士“把关”,出来的猪肉自然放心。
规模化、工厂化养殖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产业发展肯定要解决发展空间的问题,《意见》提到了保障养殖用地、规范禁养区管理等措施。
《意见》提到,鼓励利用低丘缓坡、荒山荒坡、灌草丛地等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允许在Ⅱ、Ⅲ、Ⅳ级保护林地建设规模养殖设施,优先保障安排林地指标,对申请使用林地且材料齐全的即到即办。规模化、工厂化养殖项目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应保尽保。
事实上,自猪肉价格持续攀高以来,在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方面,广东的多个部门就已经“动作频频”,如去年9月,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曾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生猪养殖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生猪养殖用地性质,即生猪养殖用地为设施农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要占补平衡;还提出合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需求,合理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现行15亩上限规定……
产业转型升级纳入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意见》还明确要严格责任制考核,将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纳入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各地级以上市生猪出栏量不得低于《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18—2020年)》规定的目标任务,2021年起不得低于2020年的目标任务。
有料哥认为,纳入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2021年起不得低于2020年的目标任务,这是两个“硬核”因素,也使保证生猪供应有了更足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意见》还要求加强财政和金融支持,提出积极利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投资主体投资生猪、家禽产业。拓展政策性畜禽生产保险险种。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试点,支持畜禽保单订单和应收账款抵押,解决畜禽业发展融资难题。
此外,去年省财政还安排了2000万元实施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安排8000万元支持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安排2000万元扶持“菜篮子”市场体系建设,安排1亿元支持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实行省级现代化美丽牧场创建奖补,全面落实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努力稳定生猪养殖信心,增强复产扩产能力。
广州部分肉菜市场也积极从其他国家进口,拓宽猪肉供应渠道,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华润万家、盒马鲜生等也利用自有全球采购资源,加大进口猪肉比例,为市民节日消费提供稳定、充足的供应。
当然,低收入困难群众也能领取到临时价格补贴。数据统计,2019年1月-11月,广东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58亿元,惠及群众1000多万人。
不过,像有料哥这种“月光族”,还是得自力更生,为新年烤乳猪而奋斗。毕竟,这么多人都在努力了,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黄鸿基 记者 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