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料哥
这几天,有料哥的朋友圈又被家长们刷屏了。
广东送出中小学“减负大礼包”——《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减负21条”),提出21条具体的减负措施。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探索“无作业日”……这些措施在家长群中引起热议。有人高声叫好、大力支持;也有人提出疑问: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否能用时间来量化?如何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困局?如何从根源上缓解教育带来的焦虑感?
针对这些问题,有料哥和几位老师、家长、学生聊了起来。
焦点1:学生的负担用时间量化,科学吗?
“减负21条”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
“支持控制作业总量。我儿子每天完成作业大概要2个小时吧,写得算比较快的了。”家长易伟婷的孩子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今年初二。“但我认为,用时间衡量作业量不太合适,这跟学生的速度有关系。”
从有料哥的经验看,以时间来衡量学生的作业负担,“如何量化,谁来落实”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如何量化?
有学生说得很明白:比如一道有难度的数学题,坐在桌前半小时、一小时都做不出来,这样的作业适合用时间量化吗?比如一天有4门功课,4位老师会自觉按四分之一的时间来布置作业吗?
谁来落实?
这是很多在校老师的疑问。通常的情况是,即便校内的作业量控制住了,家长也会自行给孩子“加码”。
“有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少了,家长也不答应,他们还会另外布置作业给孩子做;还有一些课外辅导中心,孩子在那里又有其他作业。”华融小学校长郭文峰说,“真正执行起来,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培训机构层面都有难度,但作为校方,我们一直努力做好学校能做的部分。”
至于“普通高中学生作业量控制在2小时以内”,大部分受访老师都觉得不现实。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说:“高中要面临选拔性考试,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2个小时完成不了。另一方面,用时间量化也不合适,作业难度有高低,学生基础有不同,每个人完成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家庭书面作业减负如何更好地落实?有专家认为,应探索更多维度的量化标准,让老师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让家长知道学生每天应该完成多少学习量。
焦点2: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够吗?
广东“减负21条”明确提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同时还提出小学上课时间不早于8时,初中不早于7时50分,普通高中不早于7时20分。
“初中的孩子睡眠时间要达到9个小时,不太现实。晚上还要晚自习,下课回来还得吃宵夜、再写作业后才能休息,至少也要11点多才睡觉,第二天7点多必须起来了。”易伟婷说,“如果想保证休息时间的话,只能提高学习效率了,但是初中科目很多,就算每个科目只有一点点,也要写很久了。另外就是睡觉前不能让孩子玩手机。”
调查发现,繁重的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占67.3%;其次是电视、手机、电脑等蓝光产品,占27.1%。
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而睡眠状况优的孩子仅有7.4%的人睡前会接触电子产品,有34.2%的人则会选择看书学习。
专家指出,睡眠状况较好的孩子作业时间多为两三个小时,而睡眠状况较差的孩子作业时长则集中在4-6个小时。睡眠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效率高,作业用时少;而睡眠不好的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易冲动、发脾气。
焦点3:“无作业日”,你支持吗?
“减负21条”还提出,鼓励各地开展每周“无作业日”等方面的探索。
在广州,东风东路小学、华阳小学、农林下路小学等都曾探索设立“无作业日”。
设立“无作业日”给教师、家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琢磨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探索如何教会孩子去生活,去发掘,去游戏,真正过好“无作业日”。
“希望‘无作业日’成为‘母慈子孝’的一天。”家长徐女士笑着说。她期待和孩子一起下楼散步、锻炼身体,一起做一次家务,一起读一本好书。
今年升读四年级的蔡同学说:“我想把这一天定为运动健身日,我要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跑步……”她说,平时每天也会安排运动,但受限于时间,只能在喜欢的运动中选择一项,玩上20分钟。
实际上,“减负”话题已经持续数十年,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一个关键点,正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带来的焦虑感,在推动着学生和家长们自我“增压”。
针对这一点,有料哥欣喜地看到“减负21条”已经利剑出鞘——
“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举办重点班,包括以特长班、特色班、快慢班、尖子班、兴趣班和“奥赛”班等名义变相举办重点班。学校不得按学生成绩进行编班,不得为编班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
高中阶段,公办民办学校要严格按照统一批准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等同步开展招生,严禁“掐尖”。落实“指标到校”政策,完善自主招生,主动公开招生的各环节和录取结果…… ”
随着基础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或许有一天,家长和孩子们能真正放下焦虑,卸下负担。
【统筹】点小羊
【撰文】钟哲 见习记者 吴淑斌 实习生 王谢思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深度~粤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