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食在广州”的千年美食之都,更是岭南中医食疗文化的活态传承地。湿热多雨的气候,孕育出“因时选食、因地施膳”的古老智慧,这是广州人应对自然的生存哲学,更是中医“顺应天时”的生动实践。
今日小暑,暑气渐盛,湿气萦绕。广州卫健委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网,共同推出《岭南养生“食”令记》栏目第一期。本期邀请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颂平教授为你解锁“应季而食”的岭南智慧。让我们循着节气的脚步,在烟火气中读懂食养之道。
小暑,是夏天的第5个节气。意味着进入夏季比较炎热的阶段,并进入“三伏天”之初伏。在岭南地区,也是台风、雷暴频发的时期。民间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俗语。阳光与阵雨交替,炎热和潮湿并存,仿佛大自然的“桑拿”,闷热难耐!
01
小暑这样吃可清暑益气
助你安然度盛夏
在小暑节气,饮食方面有“食新”“食藕”和“食羊”的习俗。
“食新”,是因为夏收的新稻非常新鲜,用新碾的大米煮饭熬粥,既带有稻田的清香,又寓意丰收。
“食藕”,夏季荷花盛开,新藕爽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莲藕亦有记载:“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新藕可以做冷盘,也可以煲汤,如绿豆新藕排骨汤,还可以做绿豆酿莲藕:把泡发的绿豆放在新藕的孔里,压紧,加糖,蒸熟切片吃。
“食羊”,中医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正是补阳气的时机。北方有吃羊肉饺子、煲羊肉汤的习俗。海南则有吃白切羊的习惯。
在岭南地区,小暑节气常用冬瓜解暑祛湿。
1. 薏苡仁扁豆冬瓜汤
薏苡仁20克,炒扁豆30克,冬瓜800克,连皮去瓤,切大块,加猪扇骨,陈皮。
2. 冬瓜盅
半个小冬瓜,去瓤,放鲜莲子、虾仁、草菇、烧鸭肉、小瑶柱等炖熟。
另一味解暑的常用之物则是西瓜,它被称为“天然白虎汤”。
西瓜皮,即西瓜翠衣,是一味中药。用西瓜翠衣、西洋参、麦冬、石斛各10克,加一片陈皮,煎水代茶,可清暑益气。
02
为避暑降温饮凉茶?
专家:并非人人都适合
岭南地区素有饮凉茶的习惯。街道上有众多凉茶铺,超市里也有罐装的各式凉茶。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凉茶,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根据中医的体质学说,在《黄帝内经》中有“阴阳二十五人”之辨的记载。现代的中医体质分类,则分为9种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一般来说,体质属于气虚质和阳虚质的人,平时容易累,怕冷,肠胃不好,容易拉肚子,就不适合饮用苦寒的凉茶,也不宜喝冷饮。
夏天也要喝姜茶、五指毛桃汤。阴虚质的人虽然也经常“上火”,但属于虚火,亦不宜用比较苦寒的凉茶,可以选养阴清热的品种,如“邓老凉茶”,或“夏桑菊”,也可以自己泡石斛、西洋参作为保健饮品。若属于痰湿质、血瘀质或气郁质,宜配合行气,如小青柑、陈皮菊花茶、佛手五花茶等。
饮凉茶、喝冷饮均不可过度,应适可而止。在特殊的生理时期,如女性的月经期、孕期、产褥期,一般不宜喝冷饮,饮凉茶也要慎重,若有“上火”的情况,亦应咨询中医师的意见,选择适合的饮品。
中医的养生保健讲究阴阳平衡,“亢则害,承乃制”。顺应自然界的季节与气候变化,调和阴阳,则相得益彰。过则不宜,甚或有害。长时间享受冷气,大量喝冷饮,或过用苦寒的凉茶,都有可能损伤自身的阳气,反而影响健康。
因此,小暑消暑,勿随大流!应根据体质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保健方式,才是最好的养生。
专家介绍
罗颂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
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联合策划:广州卫健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
统筹:何雅柔
策划:沈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