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全面数字化发展

2021-11-27 07:25 来源:南方日报 肖文舸 王彪 许宁宁 等

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在广州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符超军 摄

展厅内,观众正在了解远程政务管理系统。 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符超军 摄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王彪 见习记者 许宁宁

  “中国的电子政务从零起步,如今已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子政务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在11月26日开幕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说。

  当前,我国多地积极探索、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开启了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此节点,各地政府、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齐聚峰会,充分交流数字政府建设经验,分享政务服务和治理数字化创新举措,加快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牵引带动全面数字化发展。

  全球视野▶▷

  我国已建立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子政务体系

  最新发布的《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提升至全球第45位。特别是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升为0.9059,指数排名大幅提升至全球第9位,进入全球前十行列。

  刘振民提到,中国利用大数据、健康码等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支撑疫情防控成效突出,展示了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与此同时,一体化政务平台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也被联合国在总结疫情防控数字化工作中作为典型案例。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刘振民表示,希望在三个方面与国内加强合作:一是数字包容,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二是电子政务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三是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治建设。

  “建设数字政府是技术发展与现代化治理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主要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共同选择。”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相继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关规划,为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他介绍,在数据共享方面,国家层面建立了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共享管理办法和目录编制指南。“针对地方共享数据难的问题,今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的数据需求调查,梳理需求3000多项,目前超过一半的数据需求已经满足或正在对接,第四批共享清单也即将发布。”张望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芮晓武关注数据安全问题。他认为,数据是现代政府管理和数据治理的要素,是数字社会的核心逻辑。随着数字社会不断发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政府公共数据安全、关键基础设施防护等方面也面临挑战,亟须构建安全、先进的现代数字政府技术支撑体系。

  “安全的计算系统是现代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前提,是数字政府的基础属性;而先进的计算系统是现代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必需,也是数字的内在要求。中国电子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安全可信的五大IP,统称为PKS体系。这一应用是全球首创,并且安全防控能力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芮晓武说。

  国内探索▶▷

  以数字政府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全国多地在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在优化民生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治理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北京市副市长王红表示,数字政府建设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集约高效的数字技术平台支撑体系。“我们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目录区块链,汇聚了57个市直部门2.8万类数据项、327亿条数据,有力支撑了140余个业务应用场景,推进面向服务决策的精办精制等统一应用。”她说,北京市还将数字化思维融入政府治理全过程,建立统一的民意诉求数据库,汇集5300多万件群众反映记录、7500多个社区村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民生痛点,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进行源头治理。

  “数字政府建设就是要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的问题。”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介绍,安徽通过打造“一图一端一码”方便群众办事——“一图”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的7×24小时电子地图,目前已关联全省2.5万个服务场所、192万个服务事项,具备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智能导航等功能;“一端”是全省统一的网上通办移动端,接入服务近一万项,日活用户达1000万人;“一码”是指安康码,推动全省景区和场馆一码游览、医院和药店一码就医、高频公共事项一码办理。

  贵州省副省长陶长海表示,贵州创建了“贵人服务”政务服务品牌,着力建设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资源体系,有效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融合应用。贵州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大数据地方立法,打通数据资源壁垒,在数据开放方面被评为全国5个A类地区之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这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表示,广东强化数据治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发布首个省级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完成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开展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还在全国签发了首张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加快数据交易场所建设,在深圳南山区和广州海珠区试点,将数据要素纳入GDP统计,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分享“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时提到,广州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城市信息模型,较好地提升了民生服务、城市精细化治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水平。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全面启动广东数字政府2.0版本建设,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由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

  政企携手▶▷

  建设“城市数据大脑” 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

  数字政府建设,仅靠政府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企业与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为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多动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一直在探索利用多年来在联接、计算、云、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的沉淀,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在硬件方面,华为向业界开放鲲鹏全栈,“给世界提供算力第二选择”;在软件方面,开源欧拉和鸿蒙,与产业伙伴协同发展。“我们将这两个操作系统打造成重要的社会资源。”郭平说。

  更加开放的数字化系统,带来的是数据潜能的充分释放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涌流。“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正促进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有利于破解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难题,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

  同时,电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数字化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通信企业要充分发挥支撑数字政府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杨杰表示,中国移动以5G和云作为双引擎,布局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系统平台,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目前已为27个省的近200个地市提供公安、司法、应急、水利等重点领域政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同样的转型情景,也发生在电力能源等传统基建领域。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介绍,2018年南方电网正式启动数字电网建设,目前已全面对接南方五省区数字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上线零证办电,推进电水气热网联网。更高效的电力服务,带来的是营商环境水平的直接提升,深圳、广州在中国营商环境“获得电力”评价中排名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随着数字化不断走向深入,电力、通信、交通等城市单个系统正在以数字的形式不断交融。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以智能和协同为手段,打造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可以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郭平说。

  成果展示

  广州

  3907个事项云上跨域办

  一座玻璃小屋竟能跨区域办理全国15座城市的政务事项!11月26日,在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成果发布广州专区内,外观仿若一座电话亭的“政务智慧晓屋”,成为现场观展人员争相体验的“政务神器”。

  “家乡的事情也能在广州办,真是出乎意料!”来自湖南的邓小姐进入“政务智慧晓屋”,并和窗口工作人员现场视频连线,亲身体验了“云上办”“跨域办”。

  笔者了解到,广州已在全市布局“政务智慧晓屋”93台,开设“云坐席”270个,全国9省15市3907个事项可通过“云窗口”一站式办理。

  此次亮相峰会的广州专区,围绕“新基建”“新要素”“新品牌”“新应用”四个方面,全面展示广州打造让市民更幸福、让企业更满意、让城市更智慧的数字孪生城市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在“新基建”方面,展示了广州信创云、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以及刚刚上线发布的“信任广州”数字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在“新品牌”方面,“穗智管”“穗好办”“穗康”等“穗系列”品牌集中亮相。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李鹏程 通讯员 穗政数宣

  东莞

  开办企业半天办成

  “滴!”亮绿码、坐地铁、买东西,亮出电子市民卡,一码通城;“唰!”一张表单、一个网站,企业开办半天实现……

  要办事?好办!这就是东莞市民的数字生活。11月26日,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在广州举行。峰会现场,东莞市设立成果发布专区,展示近年来数字政府建设、“莞家”系列品牌的最新成果。

  据统计,东莞目前推出1879项事项“免证办”、791项事项“不见面审批”、2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49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大力开展“秒批”服务。

  此外,东莞实现政务网许可事项100%网办率,235项事项“全市通办”;在全市铺设703台“莞家政务”自助终端,791项事项“全国通办”,超500项“湾区通办”。

  2019年5月,东莞在全国首创的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正式启用,企业开办最快1天办结。根据最新统计,这项纪录已刷新至5小时,并已覆盖全市各镇街596个村。

  南方日报记者 陈琬莹

  ■纵论

  政企学研畅谈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让服务变得“无微不至”

  11月26日下午,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举行涵盖数字财政、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各领域的七个专题论坛,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资深从业者等畅聊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数据推动政府服务转型。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陈宏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信息化工作按下加速键,数字政府基础框架初步形成,数字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数据孕育巨大产业价值。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认为,目前我国培育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市场规模爆炸性增长、应用场景空前丰富等。

  数据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认为,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精准的需求分析,让城市服务从尽力而为转向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数字财政是政府数字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各方参与国家治理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在本次峰会数字财政专题论坛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大数据研究所所长王志刚说。

  数字财政是广东数字政府支撑重点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5月1日,广东省“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全省全面上线成功。“广东数字财政系统全面上线以来,已累计支付1078万笔、3.67万亿元,其中单日支付峰值超过11万笔,实现了稳定高效支撑。系统在三大方面实现了首次突破:在预算管理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方面,首次实现了全省一体化,缩小了各地的财政管理差距;在系统开发方面,首次实现了全省一个版本统一管控;在系统功能应用方面,首次实现了全省财政数据大集中、大监控和大应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说。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认为,广东通过建立跨部门政策相关数据共享机制,简化直达资金申报审批流程,加快了资金使用进度,同时共享绩效考核信息,减少重复的评估项目,也减轻了对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王小龙指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现代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广东数字财政系统实现全省全面上线目标,标志着广东数字财政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更标志着财政部关于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构想与规划在广东省得以成功实践。

  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要素市场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建设。

  在数据要素专题论坛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涉及到数据权属、资产特性、数据使用与个人隐私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础性制度来解决。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张望表示,根据其定义,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数据纳入公共数据范畴,这为推动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周民认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数据交易流通面临产权确定难、价格生成难、可信流通难、统筹发展难和有效监管难。

  他建议,加快数据要素领域立法进程,从根本上解决数据要素产权界定难的问题,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的数据流通规则,打造安全可信、包容创新、公平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

  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在数字经济专题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表示,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应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源,把算法和算力作为重要生产力,同时要解决数据碎片化、技术碎片化和应用碎片化等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推动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和减排降碳。

  让智慧城市回归“以人为本”

  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整体变革。

  在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目前,全国七成以上乡村积极利用微信群、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公开村务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数字化还为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供有效手段,很多农民通过信息终端获取其所需要的教育、卫生、市场方面的信息,打通了农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已进入数字化发展的深水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论坛上,单志广说,每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民生特点、文化传承以及资源禀赋都各有特点,智慧城市建设要真正实现需求导向,以分级分类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建设。

  在他看来,“十四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向“以人为本,实效惠民”的回归。单志广认为,智慧城市本身可视为一个城市规模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的需求分析,让智慧城市的服务模式从尽力而为转向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解决城市问题需要有系统性思维和发展思维。”在数字社会创新主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举例说,早在2019年10月,“粤省事”单月办理业务量就达4294万笔,“通过数字政府建设,不但可以减少项目支出,还可以解决交通问题”。

  如何在数据有效利用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建议,建立基于法定身份信息、权威机构签发、政策法规保障支撑的可信数字身份,有助于推动数据的安全流通、开放和确权。

  “既要坚持数据安全,又要促进数据开放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建议,推动建设“可信计算平台”,将数据放到可信机构中,数据需求方根据样本数据形成数据分析程序,最后带走的是分析结果数据。目前,多个城市大数据局将政务数据安全托管到“鹏城云脑”,实现了“数据不动程序动、数据可用不可见”。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肖文舸 郜小平 见习记者 许宁宁 实习生 杨碧泓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