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今年以来省财政共安排272亿元支持制造强省建设

粤再下达企业技改新增资金8亿元

2023-12-29 07:58 来源:南方日报 肖文舸 唐亚冰

企业技改助推制造业蓬勃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机器人产业顺势而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正式投产,这是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生产线。美的集团供图

  企业技改助推制造业蓬勃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机器人产业顺势而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正式投产,这是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生产线。美的集团供图

  临近新年,鹤山市华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却更加忙碌。一张张金属薄板薄如宣纸,生产成型后被打包成卷,运往下游客户手中。近年来,华美金属技术改造举措频频——闸机提速升级、引入双机架平整机、新增废酸回收利用装置……最近,他们还投入5亿元引入“六机架超薄板冷连轧机组”。这套设备不仅能实现全自动化连续生产,还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成品板型、厚薄公差。

  “陆续获得省级技改奖补资金650万元,经过几轮技改后,我们产能大大提升,原料还节约了近三分之一。不但‘降本增效’,还实现‘绿色生产’。新设备投产后,公司年产能将达70万吨。”该司生产主管周龙飞说。

  日前,省财政再下达企业技术改造新增资金8亿元,资金通过设备事后奖励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支持。不仅如此,为落实推进《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广东形成一揽子组合政策助力制造业发展,在财政方面就形成18项具体支持措施,包括减税降费、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采购等。

  政策还涉及制造业发展的不同领域与阶段,包括产业平台建设、助力项目引进、推动企业培育、推进转型升级。今年以来,省财政共安排272亿元,为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事后奖补不“撒胡椒面”

  聚焦10个重点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是稳定工业投资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来,我们获得省级技术改造资金超9600万元,加快技术改造和企业转型,目前自动化率达49%,整体生产效率提升44%,年均节省成本超3亿元。”美的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省技改政策主要为设备事后奖励政策。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新设备购置总额不低于700万元、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不低于400万元的技改项目予以支持——对珠三角地区按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20%的比例予以奖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按不超过30%予以奖补。

  据介绍,省财政会同省工信厅将政策从原来对所有行业、所有产业集群予以支持调整为聚焦支持每个地市的10个重点产业集群,不再面面俱到和“撒胡椒面”,更好突出重点、集中发力。

  同时,我省将政策从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额度5000万元调整为最高额度1500万元。原来技改项目由省级统一规定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的奖补比例,现在也调整为由各地市自主确定奖补比例,更符合实际情况,增强政策灵活度。

  “部分地区补助比例也有所调整。”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参照产业有序转移的做法,我省对江肇惠地区从原来的参照珠三角地区标准调整为:对江肇惠县(市)的技改项目,按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项目门槛、奖励标准予以支持。

  惠州华星光电就是受益企业之一。作为惠州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龙头企业,该司2019—2022年共获省级技术改造资金4500多万元,技术改造投资平均每年增长92.5%;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5%,上缴税金平均每年增长76.5%。

  2023—2027年引导不少于100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技改

  此外,广东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推行“政府贴息、银行让利、保险增信、租赁补贴、风险共担”的金融政策,2023—2027年力争引导不少于100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省财政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予以支持。

  其中,广东将实施银行贷款贴息,省财政对技术改造信贷产品贷款利息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单个项目贴息期不超过3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贴息200万元;鼓励各地级以上市参照省级政策出台相关贴息政策;鼓励银行积极推出技术改造信贷产品。

  实施保险增信补贴,省财政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使用保险作为增信工具融资的,按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保险费用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贴40万元;实施融资租赁补贴,省财政对工业企业采用直接融资租赁设备方式开展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按设备融资租赁合同额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5%给予补贴,补贴期不超过3年,单个工业企业每年最高补贴200万元。

  还将实施贷款风险补偿,省财政对合作银行推出的技术改造信贷产品发生的损失予以风险补偿,风险分担比例不超过实际贷款本金损失的50%,纳入风险补偿支持的贷款额度不超过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总额的80%。

  重金奖补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

  用工减少,产值增长

  不仅在技改,为推进制造业当家,广东还大力支持国家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2—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进行一次性奖补。其中,珠三角地区每家企业不超过120万元,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每家企业不超过150万元。在资金引导带动下,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专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我是创兴精密铁娘子,专业打铁20年。”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楚慧这样介绍自己。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创兴精密从一个十余人的“小作坊”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定制加工生产服务。

  “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销售额打破增长瓶颈,迅速翻倍破亿了!”高楚慧坦言,跨越式发展也和企业及时进行数字化改造密不可分,“以前1张订单需要五六个人跟进,有了数字化工具,如今1个人可以跟进100单。”她开心地分享自己的成效——土地使用率提升50%、产值提升100%、利润率升至18%、成功登陆“新三板”。

  不久前,在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广州、佛山、东莞等14个城市入选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我省明确,珠三角城市改造企业数量将不少于350家,粤东西北地区城市改造企业将不少于200家。

  在两年的试点时间里,试点城市将获财政资金奖补,要求安排不低于80%的奖补资金用于与数字化改造相关的软件、云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和工业控制设备支出。

  而在工信部和财政部公示的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中,深圳、东莞成功入选。两市试点期内共可获得最高不超过2.5亿元的中央财政定额奖励,目前中央已下达1.81亿元奖补资金。

  在东莞台达电子有限公司,偌大车间工人寥寥无几,仅有设备有序运转的声音:AGV小车穿梭游走、自动避障,智能监控系统24小时为工厂安全保驾护航,巡检机器人一秒诊断……

  “用工减少20%,产值却增长到原来的2.5倍。这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福利。”台达机电事业群智能制造事业处亚太区总监杨应龙说。如今,这样的转变在广东企业中越来越普遍。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唐亚冰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杨格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