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果然,河套成了深圳两会“热”话题

2024-01-31 08:03 来源:南方+

  1月27日起,深圳进入2024年“两会时间”。深圳两会开幕前夕,南方+推出《深圳两会“热”话题| 河套《规划》实施第一年,哪些变化值得期待?》。

  记者在1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深圳市政协第七届四次会议采访发现,无论是在大会发言中、“委员通道”上,还是在联组讨论、分组讨论、书面提案中,“河套”都成为高频词。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合作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合作区”)怎样发挥出“1+1>2”的聚合效应?政协委员们围绕河套合作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畅通、如何提升全球顶级科创要素集聚能力等展开热议。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建立“白名单”制度,让人才“无感通关”

  河套合作区地处香港和深圳的跨境接壤地带,目前形成了深港“一区两园”格局。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杨德斌发现,目前科研人员可经皇岗口岸、福田口岸往来香港与福田保税区片区,但没有专用绿色通道,在不排队的情况下至少耗时30分钟,如受节假日、天气等特殊情况影响则耗时更长。

  如何打通人流“堵点”,成为多位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杨德斌建议建立企业及机构和个人“白名单”制度,首先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机构登记为白名单企业,他们保荐的人员(包括持有外国护照人员)登记为白名单人员,白名单人员可以在现有关口走绿色通道多次出入往返两地。同时,建议在河套增设一个绿色通道,提高白名单人员通关效率。

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 南方+ 鲁力 拍摄

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 南方+ 鲁力 拍摄

  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也建议,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应放宽两地间人才出入境政策限制,建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在福田保税区等海关监管区域落实产业、机构和个人“白名单”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特邀香港界别委员庄紫祥提出的具体建议是,率先建立完善机构和个人“科研白名单”制度,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机构、技术转让经纪人和他们保荐的人员进行一次性的登记及发出特别通行证,持有特别通行证的人员可以走“无感通关”绿色通道,多次出入海关往返河套“一区两园”。

  对于短暂访问的专家和学者,他建议可由“科研白名单”企业及机构提前申请临时特别通行证。同时,建议为“科研白名单”企业及机构、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提供特别粤港车牌作为配套措施,允许其利用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往返深港两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营造优良环境,吸引国际化人才

  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俞大鹏建议,河套地区作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大湾区的科技“硅谷”,应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公众科学普及工作,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摒弃论资排辈和圈子文化,战略科学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激励年轻人勇于创新,而不是跟年轻人竞争资源。”俞大鹏建议,为培育求真务实、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要营造优良的科研环境,完善相关科研配套服务,为科研人员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生活社区,并解决人才在子女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后顾之忧。

  “在深港合作从‘物理合作’向‘化学合作’的发展过程中,河套起到了‘催化剂’的关键作用。”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建议在河套“一区两园”扎实推进“七通一平”,争取早日实现人员、车辆、货物、资金、信息、数据、生物制品七项互通,“一平”是指争取将深港两园在科技企业所得税和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标准拉平。

  方舟还建议,深港可以协商建立园区共同管理委员会,加强两个园区的规划和产业项目衔接,一体化开展产业布局和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此外,应以龙头科技企业为核心,建设大型国际研发中心,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广泛吸纳国际化人才资源。

  民盟深圳市委会建议,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力量作用,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与市场双重力量高度协同的国际化引才荐才长效机制,可支持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率先以多种方式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实行猎聘资助和人才奖补政策,对引才业绩突出、市场信誉良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给予奖励,鼓励扩大与国际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国际人才中介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国际人才中介作用,建立人才供给、需求信息、洽谈对接、签约落地服务保障、以才引才等环节无缝衔接的海外人才引进国际化服务链,打通海外人才引进“最后一公里”。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圳市政协委员、大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邦兴建议,利用香港的国际影响力,引入国际知名猎头机构和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深港国际化人才引育机制。

  他表示,国际知名猎头机构通常拥有广泛的全球专业网络,专业人才数据库涵盖不同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可以迅速找到和联系全球各地的高科技人才。通过深港协调,在河套合作区制定一致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包括签证、居住、税收等方面的一致性,以避免双城政策的差异导致的混淆和不确定性。

  深圳市政协委员李鉴墨建议,借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位置优势、政策优势,大力引进香港等地的国际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团队,与深圳高校、科研及医疗机构展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研究,如智能诊疗系统、个性化药物研发、智能健康管理等。

  “应大力引进人才,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进一步优化专业人士跨境便利执业。”深圳市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华南地区首席合伙人张展豪建议,充分利用香港和新加坡的国际化优势,特别是这两个金融中心的高端专业人才资源,加速在河套合作区内承认持有的海外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的执业资格,允许其在合作区内开立会计师事务所为区内企业提供跨境的审计或财务咨询顾问服务,让海外专业服务人士可快速在河套执业,为中国大陆企业走向海外、海外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专业服务。

  以法治力量护航河套高质量发展

  1月29日,在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深圳市政协委员、市知联会副会长陈巧梅指出,河套需要建立法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成为科技创新种子更好生长的土壤。

  她建议,通过制定相关条例,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探索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实现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促进行政执法和司法相互衔接,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套更好发展。

  “站在深港合作、科技创新的前沿,河套需要营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专业化、法治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让科技在河套扎根,让资源在河套集聚,让国际规则在河套链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河套将映入我们的眼帘。”陈巧梅展望道。

  1月29日,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刘根森、陈巧梅、陈宁等委员回答媒体提问。 南方+ 鲁力 拍摄

  1月29日,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刘根森、陈巧梅、陈宁等委员回答媒体提问。 南方+ 鲁力 拍摄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根森则建议,以河套合作区为突破口和先行区,推动合作区内人员、物资、信息、技术、数据等科技创新要素便捷高效跨境流通,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好的范本。

  他认为,应建立河套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机制,支持香港及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河套,着力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国际专利技术转让许可和转移孵化平台、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基地,还可推动设立河套合作区人民法庭,加快建设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深圳市知识产权商事调解中心,为深圳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应在河套持续探索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知识产权生态区。

  深圳市政协委员、广东微众律师事务所主任黄德华就完善河套合作区深港法律和规则融合提出多个建议,如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深港规则衔接和融合清单,明确实施时间表,逐步夯实河套合作区深港法律合规融合的制度基。

  他还建议,可在河套合作区设立国际法务区,涵盖司法、仲裁、调解、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组织等各类机构,为河套企业和人员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加快形成河套、光明双域联动格局

  当前,AI、量子力学、基因编辑等前沿科学和重大技术领域的群体突破态势愈发明显,后端科技成果愈发依赖前端基础研究的突破和转化。如何在深圳更好地打通科技成果走向产业的“最初一公里”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到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在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深圳市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员会常委、罗湖区副区长霍广勇在代表民盟深圳市委会发言时建议,加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快速形成“河套”“光明”双域联动格局。

  他认为,应强化河套合作区与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共同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携手营造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在全市层面推动“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河套光明分园”“香港科学园光明基地”等平台快速落地,为初创团队提供集早期孵化、小试中试、转化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加快信息、生命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成果熟化转化,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战新和未来产业集群,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1月29日,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深圳市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员会常委、罗湖区副区长霍广勇在代表民盟深圳市委会发言。 南方+ 鲁力 拍摄

  1月29日,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深圳市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员会常委、罗湖区副区长霍广勇在代表民盟深圳市委会发言。 南方+ 鲁力 拍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光明科学城均瞄准打造世界级科创高地,但目前没有形成高效联动机制,主要原因是两个区域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投资来源、建设模式、管理模式等各有特点,目前的合作交流还处于浅层次。”民建深圳市委会委员、光明区玉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令云芳建议加强光明科学城与河套合作区联动发展,一是要构建统筹协调机制,二是要推进产业合作布局,三是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四是实现科技人才集聚,五是探索制度创新环境。

  深圳市政协委员梁镇东在提案中指出,深港两城在基础研究、产业分工等领域各有所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发布让双城能够更好地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他认为,当下在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地标串珠成链,河套要发挥的作用不能只局限于一隅,更要与其他平台联动成势,在这些支撑大湾区建设中紧密联动,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

  【撰文】南方+记者 马芳

  【摄影】南方+记者 鲁力 朱洪波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于艳彬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