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横向对比其他城市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数据,广州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四,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实力格局依然稳固。此外,根据2023年9月份国家统计局对各城市初始GDP数据的复核结果,2022年广州的经济排名也是全国第四。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广州经济在国内排名时有变化,但每当出现预警时广州都能立即调整应对,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化危为机,最终不断稳固自身国内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
排名变化给广州带来哪些触动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在国内排名的每一步变化都照应出不同时期国内经济大背景的新形势。
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内城市经济体量最大的是上海北京天津等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城市,而到了90年代初广州才一举成为国内排名第三的一线城市,这一变化的大背景是广州成为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并且在国内率先放开和支持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北上广”的城市发展格局此后一直延续了20多年,直到2016年因为国家和广东省调整对地区研发支出的统计核算方法,广州才下降了一名成为国内第四。
这一次排名的变动也让广州意识到科技研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广州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加强研发创新投入,《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774.84亿元,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1%提升至3.1%,五年增幅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
这一时期广州借助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机遇,不断强化战略科研力量的布局,城市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5位,在入选中国城市中排名从2015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
2017年,在国内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重庆凭借此前对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一路崛起,最终在当年以GDP突破2万亿的成绩正式晋升国内第四,而这一年广州的工业占GDP的比重从上一年的31.32%下降至29.69%,工业占比第一次下降到了30%以下。
排名的再度变化也让广州意识到制造业下降的潜在风险,2018年广州开始加大工业投资,在当年新落地的多个重大项目带动下,全市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速接近30%,创下连续多年的记录。此后2019年广州又在围绕“老城市新活力”的目标中实施了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通过加快城市更新来提升综合功能,最终在这一年重新夺回全国第四的排名并延续至今。
2020年之后广州继续强化对制造业的重视,2022年首次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一年广州还正式在成立了拥有省级权限的琶洲经济开发区,在寸土寸金的城央核心区划定702公顷土地重点发展都市工业。
综合上述经历可以看出,每当国内经济排名发生变化,广州总能从中发现预警信号并且立即调整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不断渐进修正的方式始终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这也是广州始终能够稳固自身一线城市地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城市高质量发展比拼的是什么
在近年来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城市竞争的重点也从GDP总量的竞争扩展到经济发展含金量的竞争。过去靠大量投资和债务杠杆实现快速发展的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而靠城市综合实力吸引人口和创新要素的内生驱动发展模式日渐成为主流,而这一点对于各项综合功能均衡的广州来说无疑更具有优势。
今年1月中下旬,中央发文要求12个存在债务风险的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控新增政府投资项目,划出了原则上不得新建项目的领域如地方高速公路、不涉及增减跑道的民用运输机场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楼堂馆所等。此外,12个省份的城市除燃气、排水、供水、供热以外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等也被列入严控新增领域。
中央这一举措显示各个城市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需要格外注意地方债务的扩张,而当前地方财政状况稳健的广州则可以从容应对。
不久前公布的《广州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显示,2023年广州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534.9亿元,和国内经济体量相近的兄弟城市超过1万亿的地方债务余额相比,广州的政府债务情况十分健康。
事实上,近年来广州市财政部门多次表示全市债务总体安全、风险可控、底数清晰、管理规范,是全国债务风险最安全的绿色地区之一。良好的地方财政状况也将成为广州城市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对外来人口和创新要素的吸引也是广州继续维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的重要体现。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广州共有22家企业上榜,位列全球第8、全国第4。 与前一年相比,广州多了12家独角兽企业,增量之多位列全国之首,在全球仅次于旧金山和纽约。
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暨2023全球独角兽CEO大会。摄/林思思
这些独角兽多数来自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它们的涌现也显示出广州对国内乃至全球的创新要素持续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正在把广州当作自己实现梦想的舞台。
此外,作为国内外来人口的净流入大市,广州在去年开始也不断降低落户门槛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中也将同步配建保障性住房,重点解决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住房问题,计划“十四五”期间将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公租房3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
展望未来的城市竞争,除了短期的经济排名变动之外,更为重要的或许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综合实力,只有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国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城市才能傲立到最后,而在这一点上,广州无疑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