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我们帮助肯尼亚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包括建成蒙内铁路、机场快速路、蒙巴萨油码头等。除了基础设施,务实合作也全面展开,这不仅提振了肯尼亚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信心,也让广大中国企业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日前,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周平剑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广东在继续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进程中,非洲的元素整合得越多,机遇将越多、进展将越顺利。他指出,非洲在潜在市场、人力优势、土地资源等3方面存在的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郑和船来’,我们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两国正式建交60年来,合作成果非常丰硕。展望未来,我相信中肯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合作领域一定会更宽,实际成果一定会更多,共同开启新的‘郑和时代’。”周平剑说。
借“一带一路”东风
肯尼亚实现铁路现代化梦想
南方日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中肯合作有哪些标志性成果?
周平剑: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肯尼亚是一个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的国家,人口和经济生活主要聚集在铁路沿线,特别是内罗毕、蒙巴萨等城市。独立之后的肯尼亚要加快发展,很自然地想要把这些动脉更好利用起来,因此铁路现代化对肯尼亚来说非常重要。
肯尼亚最早的铁路于1901年建成,属于窄轨铁路,很难满足后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当地一直想修标准轨距铁路,多处寻找合作伙伴都未能如愿。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技术成熟、产业配套,对他们有吸引力,恰在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不久,肯方与我们中方达成合作,很快便开工建设。这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建项目,于2014年开工,2017年建成。
我想分享两个小细节:当地选择12月12日独立日这天开工,5月31日自治日前夕开通;并将列车命名为“自治号”,可见对肯尼亚人来说,这条铁路承载了很多寄托。
就在今年10月初,多国驻肯尼亚使节应肯尼亚铁路局邀请体验蒙内铁路,在内罗毕车站看到人山人海,成群的中学生、小学生非常快乐地乘坐列车。如果不是“一带一路”的东风,他们可能很难这么快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梦想。
不仅是铁路,肯尼亚在公路网、航空网的建设方面和我国也有很多合作。对我们来说,朋友有需求,刚好我们又能提供,大家携手共赢,最后干成的实际效果让世界看到中国建造很好、中国标准很好。
“朋友有需求、我们能提供的,往往就是合作重点”
南方日报:肯尼亚在中非合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周平剑:我们的对非政策秉承 “真、实、亲、诚”理念,正如我刚才提到的,和非洲国家合作一个重要的基础是朋友需要什么,哪些是非洲国家最急需而我们又能提供的,往往就是我们合作的重点。
因此,对非合作不是中国想做什么,非洲来跟我做;而是非洲想做什么,我们一个个来商量。哪些是我们的优势领域,可以先做起来;哪些条件还不具备的,那咱们慢慢再谈。
肯尼亚作为中国在非洲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有几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在贸易、交通、人员往来、金融等各方面,肯尼亚都是东非的一个地区中心。二是合作意愿强烈,自身积极性比较高,中非合作很多项目在这里比较容易落地。三是人力人才优势,肯尼亚是非洲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力资本放到全球范围内也具备竞争力。因此,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肯尼亚是走在前列的,期待在未来能继续发挥好示范作用。
南方日报:未来中肯合作应该着重从哪几个支点开展?
周平剑:大家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只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肯尼亚的区位优势、枢纽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但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肯合作是全面的。
我们正在拓展的合作领域有很多,比如助力肯尼亚优势农产品出口,去年的“网红”产品是新鲜牛油果,今年则是中非经贸博览会提到的“鳀鱼”,我们加快将这些优质农产品卖到中国。此外还有粮食安全、数字经济、住房建设等肯方高度关注的各方面,都会是合作的重点。
比如数字经济,肯尼亚也有良好的基础。早在2007年,肯尼亚就推出移动支付系统M—PESA,甚至比国内的微信支付还要早一些。还有影视创意、动漫等轻资产的产业,我们国内企业可以尝试把一些非洲元素整合进来,可能会收获惊喜。
当然,我们的成果也不限于某类产品或是物质合作,人才培养也是中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面。非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就在内罗毕大学,目前肯尼亚共有4家孔子学院,在非洲国家中数量最多。通过鲁班工坊等项目,我们还为肯尼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还有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就是旅游业,肯尼亚旅游资源如此丰富,但每年入境人数中只有约40%是游客。疫情前,中国一年出境旅游人数超1.5亿人次,即便其中千分之一来肯尼亚,对当地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广东文旅消费力强劲,既是游客出发的集中地,本身也有很大的融合市场,对肯尼亚还有直航,希望大家多来肯尼亚看看,没准还能发现商业机会。
重点关注非洲市场、人才、土地3大机遇
南方日报:谈到广东,在中肯、中非合作中,广东可以有何作为?
周平剑:当前,工业化是非洲国家最大的诉求、最大的梦想,也是最大的挫折。非洲各国都有自己的工业化计划,逐步提高制造业比重,但还没有哪个国家比较好地实现目标。
而工业化恰恰是中国特别是广东的优势。广东是我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我们希望广东在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过程中,放宽眼界,多看看非洲。
肯尼亚鲁托总统提到,不要把肯尼亚当救助对象,这里是机遇,“传音”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非洲人心目中最受欢迎的20个品牌中,中国只有一个,就是传音。
这家广东企业在国内知名度可能不是特别大,但抓住了非洲市场的机遇,成为这里人尽皆知的品牌,一样取得了很好的大发展。我相信传音的核心环节一定还在深圳,更好依托国内优势,但它在非洲这个天地,已经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非洲人到中国,到广东的人数最多,以前更多是从贸易角度,如今贸易仍然重要,但可以开拓更多更广的领域。我们很多创意产业、演艺产业,包括广东很有优势的数字经济等,如果跟非洲对接好,不仅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南方日报:广东应该重点关注非洲的哪些机遇?
周平剑:我觉得至少有3个因素或者说机遇可以重点关注。一是非洲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全球其他部分的市场都相对成熟,但非洲还不饱和,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二是非洲有人力资源优势。我们的制造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不断加强世界工厂的地位,需要宝贵的人力。非洲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整合,我们把一部分生产制造环节放到非洲来,将有益双方发展。三是非洲的土地资源丰富,有着大量可开发但尚未开发的土地,以及光热水土等资源。
从整体来看,我们发展要迈上新台阶,全世界找成规模的潜在市场、大量的人力补充、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哪找?至少这三方面我们应该把目光多聚焦非洲。
非洲绝对体量不算最大,但从增长力和稳定性方面,它有独特的优势。恰好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反过来:人家能提供,我们有需要,如果做好了,还帮了人家的大忙,这就是双向的互利互赢。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肖文舸 宾红霞 实习生 黄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