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两位来自基层的十九大代表走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十九大全媒体直播室,畅谈对十九大报告的体会。
林丽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她憧憬了“健康中国战略”的美好未来,阐释了“党员+医者”意味着什么。
吴远芳是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白石村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主任,听了十九大报告,她心潮澎湃,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她更是信心满满,准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干一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代表:
医者不仅要“医身”也要“医心”
南方日报:听了习近平同志作的十九大报告,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林丽珠:就是我们党的不忘初心。报告通篇围绕着一切为了人民这个宗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进行规划,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一切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党有这样的决心,让我们感受到党对于人民的关爱是满满的、靠得住的。
南方日报:报告专门提出“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作为一名医生,你心中的“健康中国”是怎样的?
林丽珠:首先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然后就是以预防、治未病为主,所有人都少生病、少治病、少住院,生病能够得到及时医治、付得起医药费、得到很好的照顾。
南方日报:报告还专门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你怎么理解?
林丽珠:全方位、全周期就是要以预防为主,把战线前移,提升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全方位包括的概念其实包含很广,比如要保证食物安全,要建设美丽中国,防治各类污染,让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呼吸到的空气、喝到的水,都有助于健康。可以说,我们要建设一个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健康生活的美丽中国。
南方日报:早几年有一些声音否定我们中医药事业,对于这种声音,你怎么看?
林丽珠:我想这真的是要有文化自信,也包括中医自信。尽管近几十年来西医进步很多,但要知道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实际上靠的就是中医药。我想否定中医药的那些人早晚有一天会认识到中医药的用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掌握好、利用好、继承好中医,这才是最重要的。
南方日报:你认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促进医患和谐,关键靠什么?
林丽珠:体验有待加强,关键在于供求关系的问题。大家看病都想找名医,到最高级的医院看,这可以理解,但其实是个误区。很多小病没有必要非到大医院找名医。我想,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这方面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就医观念。
我觉得作为医生来讲,最主要的就是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为患者考虑、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肿瘤科医生,我坚持一点,就是我既要治疗患者的身,也要治疗他们的心。现在,我们中心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及“患者俱乐部”,还创办了“人文爱心科室”,就是为了在治疗的同时给患者更多关心。
南方日报:作为医生,你特别尊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当医者加上党员的身份,这对您意味着什么?
林丽珠:意味着更高的要求。作为医生,我们不应该去关心病人的经济实力和身份地位,只应该关心怎样千方百计地救死扶伤。“医者”加“党员”,意味着在这个基础上,要在工作上付出更多,起先锋模范作用。
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白石村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主任吴远芳代表: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一定会更美
南方日报:聆听习近平同志作的十九大报告,你内心有哪些感想?
吴远芳:听了报告后,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着重提到“三农”问题,非常关心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和保障,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报告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相信在十九大召开以后,更多的惠农政策会接着而来,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会更多,会有新的提升。
南方日报:你们村的面貌近五年来有了哪些变化?
吴远芳: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在农村落到实处。比如我们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村里的路灯亮了,文化广场也热闹了起来,还有农田水利建设更加完善,村民腰包鼓了起来,脸上挂满了笑容,对党的好政策都竖起了大拇指。
南方日报: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你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吴远芳:我们村地处山区,很多中青年都出去打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群体需要更多的帮扶。2012年,我在村里创办妇女儿童之家,不仅组织学习培训和文体活动,还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互帮互助。我们有志愿者老师辅导孩子们学习,还有志愿者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我特别留意困境儿童、单亲母亲等群体的生活状况,让村民们从心底里感到温暖。我在村里成立了姐妹互助组,在农业生产上互帮互助,一起做好春播备耕、村容清洁、水稻收割,充分合理地调配劳动力,为单亲母亲、老弱孤寡雪中送炭。
村里有个留守儿童叫阿耀,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孩子跟爷爷生活。2013年3月的一个深夜,阿耀的爷爷抱着他拍我家门,孩子发着高烧,奄奄一息。我赶紧抱着他往3公里外的镇卫生院跑,到了一量体温已是39.8℃。医生责问我怎么这么晚才来医院,他以为我是孩子的奶奶。我说不是,他是我们村里面的一个留守儿童。后来我跟阿耀的爷爷商量,孩子白天由他爷爷带,晚上交给我帮忙带。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他父母打工回来,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楼,我提醒孩子妈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抚养教育孩子上。
南方日报:听说村民们给你起了个外号叫“穿山甲”,这是什么原因呢?
吴远芳:我从27岁开始就到村委会干活了,一开始担任计生专干,后来当选为村干部。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我深刻认识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事关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我要求自己带头干好工作,帮助村民们解决困难。
村民们说我是“穿山甲”,主要是形容我在山里穿来穿去。我每天喜欢骑电动车在村里面兜一两圈,跟村民们拉家常,谈谈心,了解他们有什么需要。村民们都很信任我。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都托我去银行帮他们取养老金。有的村民还称呼我为“放心姐”,这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我一定要把他们让我办的事情办好,对得起这个称呼。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赵杨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