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农历新年的第二天,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在中国民间称为“开年”,既是女儿回门、归宁“回娘家”的日子,也是驱魔逐疫祭财神的“开年”吉日。
“回娘家”,又称“走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习俗,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与丈夫同行,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迎婿日”或者“姑爷节”。
有一句民谚“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说的就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随妻子回娘家的夫妇俩。礼物一定要是双数,寓意成双成对,让女婿也尽一份作为“儿子”的孝心。如今,女儿女婿再也无分彼此,无论是“娘家”还是“夫家”,浓浓的亲情从不因距离而疏远,只会因春节期间的相聚变得更厚重。
除了“回娘家”外,年初二也是“开年”的吉日。在这一天,广东人会做“开年饭”,菜式多样。鸡是少不了的,还有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发菜蚝仔猪脷汤取“发财好市、大吉大利”之意。此外,许多广府人也爱生菜焖猪手(生财就手),葱蒜炒豆腐(聪明会算、平安幸福),炒饭(大显身手)等等,皆取吉祥寓意。韶关沙田一带还会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吃过“开年饭”,人们就会带着煎堆、蛋散、油角、糖果以及其他礼品,走亲访友,互颂新禧。
在北方,人们会在年初二“祭财神”,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进行祭祀。在南方,则主要以驱害逐疫为主,不同的地方则有不同的表达。
“醒狮”就是其中一种。“醒狮”是舞狮在广东的昵称,由于“舞”和“无”同音,不吉祥,所以广东人用“醒”字来取代,同时“醒”字在粤语中有精明、醒神的意思,寄意吉利。于是,相比于重“形”的“北狮”,以醒狮为代表的“南狮”更重“意”,头上有角,既不像狮,也不像麒麟,但相传正是这样的“独角狮”把“年兽”驱赶,一直传承至今。因此,醒狮以南粤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及东南亚侨乡,从“开年”起,就在一派锣鼓喧天中,既驱疫召财,也把无尽的欢乐带给人们。
在粤东则是另一番景致。每逢年初二,“咚咚喳,咚咚喳……” 强烈的鼓槌节奏,豪迈的阳刚气势,变幻的阵法招式,总会在揭阳、汕头等地的节日街头上弥漫开来,声声催人急,给一代代潮汕人带来力与美的享受。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尤其在年初二“开年”这一天都会浓墨重彩地在主街道上“登台”表演,所到之处,人们闻声而至,扶老携幼,把舞者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壮观、热烈。
普宁是潮汕英歌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舞者的脸谱,依据我国经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设计。以舞蹈在街头上演“英雄故事”是潮汕人民相互打气,希望来年能昂扬奋发的壮志雄心。
文:金粤
摄影、摄像、剪辑:南方网、GDToday记者 许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