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华(右二)在怀集农村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受访者供图
“一定要把山区的经济搞上去!”2018年,黎晓华从产业经济发达的肇庆高要区来到产业相对落后的怀集县,任县委书记。他深知任务艰巨,也明白组织寄予的厚望。
近年来,面对“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战略机遇,黎晓华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把怀集生态优势不断转为发展优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日前,黎晓华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为村民量身定制增收方案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黎晓华深知,一个山区县要发展,要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努力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2020年6月,怀集县41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3172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怀集曾是肇庆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县,省定贫困村数量占肇庆省定贫困村的36.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5.6%,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占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42%。
2018年9月,黎晓华转任怀集县委书记后,便马不停蹄地逐村逐寨调研走访,摸清摸准致贫根子,对全县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对策”。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黎晓华深刻体会到“固建强村,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提升乡镇工作能力水平“六大行动”,怀集乡镇“一把手”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一线指挥员”,而不断完善的乡镇办公场所和干部周转房,解决乡镇党员干部后顾之忧。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黎晓华推动怀集优化村班子结构,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2020年3月,怀集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探索开展村级党组织“星级”创建,仅用1年时间就消除了全县123个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如今,岗坪镇、蓝钟镇成为全市省际廊道的美丽乡村范本,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乡村风貌实现大提升。
找准山区产业发展突破点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怀集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长期以零散种植为主,全县的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也不高。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在哪里?
为找到怀集经济发展瓶颈,黎晓华调研开路,到任之初便走遍怀集各地,了解实情。
在黎晓华看来,绿水青山是怀集的最大优势,绿色是怀集最靓丽的底色,怀集应当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目标定位,怀集建成3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十万亩“书记田”项目,打造生猪、水稻、蔬菜3条全产业链,建立大湾区农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交易中心、大西南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如今,怀集每天外运蔬菜50吨,就有20吨来自大西南地区。
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是怀集工业发展“主战场”,优先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两年来先后引进60多个产业项目,投资额达110多亿元,有力提振怀集产业发展后劲。
“干部的精气神提上去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就有了突破的力量。”在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黎晓华还推动怀集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解放干部思想。如今的怀集干部,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从老百姓需求出发开展“创文”
2020年,怀集县获评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创文’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为‘拿牌’而‘创文’。”黎晓华说,要在“创文”中把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
城中村升级改造是怀集“创文”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得知永红社区部分背街小巷因居民不愿意导致改造工作无法开展后,黎晓华带队入户和居民座谈,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最终说服他们同意工程开展。仅用15天时间,永红社区6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毕。
两年来,怀集深入实施“城中村及内街内巷改造和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等八大提升工程,先后投入超1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现在的县城环境变美了,路面更宽阔了、更干净了。”群众纷纷为“创文”点赞。
“一个地方近期发展看招商引资,长期发展靠教育。”为此,黎晓华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2019年、2020年怀集县新增公办学校3所、新增学位4740个;在建学校7所,建成后将新增学位17280个。随着一大批优质学位、优质师资的增加,怀集县留住了大批优质生源,有的学生甚至从外地回流怀集就读,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也不断增加。
话初心
“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为怀集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