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汪棹桴 骆骁骅)记者从20日广东省人大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了解到,围绕疫情防控、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重要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各地人大在立法工作中进一步突出创新性,提升立法效率,多项法规填补全省、全国多个领域的立法空白。
深圳提出需制定修改特区法规66件
今年以来,各地人大用足用好立法权,出台一批新兴领域、重点领域法规,为当地疫情防控,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为及时有效应对疫情,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仅用4天时间就率先出台疫情防控有关决定,同时迅速成立起草小组,用34天完成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制定工作。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则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成为疫情以来全国首部地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省委提出广深“双城”联动有关工作要求后,两市人大专门签订加强协作协议,保持常态化深度协作,在立法、决定等工作中合作紧密。不仅同天出台疫情防控有关决定,还同天出台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实现高水平、高效率协作联动。
建立特区40周年的深圳继续发挥“立法试验田”作用,在全国率先推出多项有开创意义的法规。在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深圳人大及时梳理立法需求项目,提出需要制定和修改创新变通经济特区法规66件。出台的科技创新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绿色金融条例、国际仲裁院条例均是相关领域首部法规,正在推进制定的城市更新条例也是全国首个尝试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立法项目。
其他地市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各具个性的法规,珠海率先出台相关规定,进一步便利港澳相关从业人员在横琴执业。江门在全省率先对单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立法,制定《江门新会陈皮保护条例》,汕尾出台我省首部红色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创新监督形式
多级代表联动成为常态
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问题,各地人大积极创新监督形式,提质增效。广州人大创设预算“三审”和专题审查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预决算全过程闭环监督,建设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经验被全国人大和省人大推广。珠海通过省市区镇四级代表挂点,对当地17条黑臭水体实施动态监督,每条水体2-3名代表挂点,自去年以来开展日常巡河近200次,发现并督促解决污染23处,推动17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省“初见成效”评估。
多级代表联动,正成为各地人大监督的有效手段。广州首次组织全市11个区的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同时对人居环境整治开展跨区域交叉检查,对356个地点进行暗访,发现了175个问题,提出了300余条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问题。汕头市人大组织多级代表深入练江流域18个镇(街道)、349个村(社区),挨家挨户深入村民代表家中与村民促膝长谈,了解掌握一手情况,形成联合调研视察专题报告,并组织党政领导赴练江驻点工作,亲身体验练江的污染程度和影响。
聚焦解决民生问题成为各地人大履职重心,针对龙川县麻布岗镇有关事故暴露出来的农村违规建房问题,河源人大责成政府制定实施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并组织代表进行集中视察。东莞则率先将政府向人大报告国资管理情况制度向镇一级拓展延伸,实现全市镇街全覆盖,有效摸清国资家底,个别镇资产负债率由78.46%修正为31.35%,成效明显。
有事找代表联络站渐成村民共识
在代表工作方面,各地人大不断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着重加强县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成果。
结合本地特色,各地市人大多举措助力代表履职为民。考虑到基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庞大,东莞在镇人大代表中适当增加非莞籍务工人大代表数量。肇庆与广西生产生活交往密切,为避免行政区域限制,在与广西接壤的乡镇设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协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快速铺开的代表联络站已成为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过去一年各地通过联络站加强代表与群众联系。江门不仅实现所有镇(街)代表联络室(站)全覆盖,还进一步向商业中心、区业园区、行业协会延伸。肇庆广宁县古水镇牛岐村代表联络站,全村5名县、镇代表坚持每月10日坐班接待群众,不定时走访,收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搞唔掂,揾人大(联络站)”成为村民新共识。
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探索也逐步扩大覆盖面,多地已在县乡(镇)两级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部分地市则在市县镇三级全面推行。不少地市在票决基础上,还组织代表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使民生实事项目更加符合民需、贴近民意、惠及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