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深圳的垃圾分类从自愿自觉迈向法治时代。按照相关规定,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个人将被罚款50元,情节严重的罚款200元。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了部分大型社区了解到,部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不明确,有人表示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督导员并非时时在现场。
9月1日至9月15日,深圳市各级城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共检查投放点位15346个,发现存在问题点位3899个,开具整改通知书3548份。与此同时,南都“热点站站队”进行了民调,数据显示,超七成网友认为,利用惩罚手段能促进垃圾分类。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建议,可以考虑采取经济手段,比如推行垃圾付费制度等。深圳市人大代表陈锦花也建议,厨余垃圾也可以通过扫码投放,计重收集并微信累积积分兑换奖品。
梅林一村的垃圾分类宣传很详尽。
垃圾分类指引较为完善,居民建议加强宣传工作
9月8日下午,南都记者在深圳市福田区梅林一村进行了走访。梅林一村位于福田区梅林片区,建于90年代末,原为大型公务员住宅区,现居住群体也较为稳定,小区属于深圳最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区域。记者走访发现,该小区垃圾分类设施、指引较为完善。
据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共有30多个垃圾投放点。在投放点可以看到,垃圾分类设施完善。因疫情需求,多个投放点还设有“废弃口罩、手套回收桶”。同时,各投放点和楼栋大厅都张贴有垃圾分类指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每种垃圾所包含的具体物品类别及后续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垃圾分类开始推行时,小区物业还向每家每户投放了宣传单。
在投放点旁边,南都记者还看到一块“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管理公示牌”,上面写明了监督投诉电话,物业负责人、各收运单位及督导员的联系方式。每个投放点在厨余垃圾收集时段,即每晚7点到9点间,都有督导员协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督导员朱先生告诉记者,目前90%以上的居民都能做到垃圾分类投放,但也有少部分居民会“假装看不见”,无视相关要求。
朱先生表示,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他也只能进行劝导,“提醒一下,看有没有时间学着一起分,但要是没有时间扭头就走了,你也不能拉着人家。”如果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那么这项工作多由督导员来承担。对于本月开始施行的相关条例中提到的罚款,朱先生说,实际到每个投放点,他们没有罚款权力,“是城管局执法大队罚,也不可能天天在这罚款。”
除此之外,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小区居民熊女士认为,社区老年人多,很多时候都是他们在做垃圾倾倒这类家务,“像他们如果不看手机、不看微信,就不知道垃圾分类要罚款这个事情,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分。”熊女士建议,小区能组织相关宣讲活动,向老年人普及相关知识。朱先生也认为,小区可以加强垃圾分类宣讲,不仅是对老年人,还有有助于那些工作日忙于工作的年轻人们学习垃圾分类。
桃源居的垃圾分类宣传随处可见。
不少居民分类不细致,垃圾全投放于“其他垃圾”
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了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桃源居社区,该社区现已入住5万余人。一走进桃源居,记者便发现小区大门口设有LED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是低碳生活的新时尚”、“不留卫生死角、不乱扔垃圾”等标语滚动播放时刻提醒着来往居民注重垃圾分类。
在桃源居11栋,记者发现设有3处垃圾分类投放点,这里垃圾桶外观为长方形的金属箱,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图案标识清晰区分不同类别的垃圾,注有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灯管、其他垃圾等类别,垃圾桶边设置了洗手池、总体上外观时尚、没有异味。不仅在11栋楼下,其他楼栋下均设置了类似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此外,小区的公告栏均张贴有垃圾分类的宣传知识和投放指引,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居民,多数表示知道垃圾分类。
但记者在各垃圾分类投放点,几乎没有看到有督导员进行现场督导。大多居民投放垃圾时直接将垃圾全部投放于“其他垃圾”类别,有居民直言平日里垃圾分类并不细致,“为了节省时间或者怕麻烦,基本上把垃圾全都扔在其他垃圾处。”深圳世外桃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很多义工会上门教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但仍有居民不会太注重,“有的人会自觉点,但也难免有人不会分得那么细致,我们也没要求罚款,就是有时候垃圾丢得太乱,后期处理的时候工人会比较麻烦。”
有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到位,未深入开展垃圾分类
9月12日,南都记者来到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南油生活B区 ,小区1988年建成,总户数为2500户。记者在南油生活B区发现,小区内仍未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每栋楼门口都有随意丢放的垃圾。而在固定的垃圾投放点处,只有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类垃圾桶,且不少垃圾桶已经显得陈旧破烂,许多废弃垃圾堆放在垃圾桶旁也未能及时清理。南油生活B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整个小区有多处垃圾桶点位,但垃圾分类投放点还未进行升级,“现在就是只有简易的垃圾桶,有清运工负责小区的垃圾清运,一般是等垃圾满了才清理。”
南油生活B区业主黄先生告诉记者,该小区建成年代已久远,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许多基础设施并未更新,同时小区流动人口多,管理起来难度有点大,“小区的垃圾投放情况,我觉得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很多人扔垃圾只图自己方便,楼栋下往往是垃圾乱甩乱堆,地上经常会有一摊湿垃圾。”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黄先生希望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能有带来新的变化,“垃圾正成为新的时尚,希望我们小区也能尽快跟上步伐。”
部门回应
近期检查投放点位15346个,存在问题点位3899个
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对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并拒不改正的个人,最高处200元罚款;对混合收集、运输已分类生活垃圾的收运单位,最高处50万元罚款。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获悉,9月1日至9月15日,全市各级城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共出动人员32816人次,出动车辆7512辆,检查投放点位15346个,存在问题点位3899个,检查垃圾收运车辆1150台次,检查垃圾处理企业349家,开具整改通知书3548份。
将对3500多个住宅小区实施全覆盖检查
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7月3日正式发布后,各级城管和宣传部门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普及活动,目前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普遍增强,大部分市民都知道相关条例的出台实施,对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投放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市民认同《条例》,知晓《条例》,但对《条例》的主要内容、法定职责、法律责任等具体条款一知半解。”杨雷介绍,部分小区分类设施设置和日常管理情况较差,没有严格落实“集中分类投放”的管理要求,存在分散式“其他垃圾”桶点,分类收集容器缺失、破损情况较多,垃圾投放点环境差、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较多,垃圾分类管理台账也有待进一步不完善。
杨雷透露,接下来深圳垃圾分类执法将聚焦突出问题,提高全覆盖执法的针对性。在分类投放环节,对3500多个住宅小区实施全覆盖检查,同时紧盯问题高发的小区,进一步压实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责任,加强设施管理维护,确保分类设施设备功能完好、摆放合理有序、标志清晰醒目、投放点环境干净整洁,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创造良好条件。
民调数据
四成受访者称仍未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目前,深圳垃圾分类由“倡议分类”进入“强制分类”,据南都“热点站站队”在近日发起有关垃圾分类的话题调研。参与讨论的455位网友中,有252位网友投票表示支持对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进行罚款,占比为55%,同时也有203位网友投票表示,仍需探讨其他方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占比为45%。
根据相关数据,有43.6%的网友表示还未有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有31.9%的网友表示日常生活中,已基本能做好垃圾分类,而24.5%的网友表示不重视垃圾分类。
对于采取相关的问责和惩处,是否能改善垃圾分类情况的问题,大部分网友认为会有一定效果或肯定会有效果,占比总计超过7成,分别为43.6%和34%,22.4%的网友则表示作用应该不大。
关于接受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问题,大部分居民表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过相关学习,其中有54.3%网友表示看过,但掌握得不清楚;而7.4%的网友表示不关心,从来没有留意。
此外,对于影响没有做好垃圾分类的原因,有58.5%的网友表示不知如何分类,有51.1%的网友表示小区管理不善,有45.7%的网友表示工作时间太忙,有42.6%的网友表示错过收集时间,有11.7%的网友认为不太重要。
关于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有74.5%的网友表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57.4%的网友认为公众环保意识不强或对分类方式不了解,有44.7% 的网友称宣传力度仍然不够。
代表声音
建议对垃圾计重收集并累积积分,可兑换奖品
深圳市人大代表陈锦花认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宣告了深圳每位居民关于垃圾投放的生活习惯将发生重大变革,稍有不慎就会被列入处罚名单。那么,深圳人准备好了吗?陈锦花表示,她发现在调动居民分类意识上,除了厨余垃圾需定点投放,其他垃圾投放并未规定,很容易存在分类垃圾桶无人投放,标注为“其他垃圾”的垃圾桶经常出现“垃圾溢桶”的情况。为了调动居民分类意识,陈锦花建议在垃圾分类点,对可回收垃圾另设相关投放机,“直接按重量或数量,来直接微信扫码投放并直接返现金到微信账号,我视察一些小区时,有可回收投放机,但操作流程麻烦,需要下载APP,而且登记收集个人信息较多,反映流程比较麻烦繁琐,”陈锦花建议,厨余垃圾也可以通过扫码投放,计重收集并微信累积积分兑换奖品,该模式可以增加定点时间和投放时间扫码即可。
对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作,应有考察机制
不仅如此,陈锦花关注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已有一段时间,但总体还是比较粗犷,无法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来。“建议制作的宣传片,以生活场景代入感来制作,比如早上起床场景中所使用牙膏,牙刷,毛巾等日常用品,用完了或需要更换了,应该投放为哪一类垃圾呢?生活中从早到晚的场景,办公场景、学习场景等,都可以代入式的模拟可以产生垃圾的情况,并告知分类,这样宣传效果应该会更明细。”陈锦花还建议,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作也要有相关考察机制,对于不合格或不称职的垃圾督导员可以实行淘汰制。
垃圾分类应压实前端管理,形成倒逼机制
此外,关于垃圾分类没有实现精准投放,垃圾桶形同虚设的现象,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表示,深圳垃圾分类还存在一些问题,深圳要实现垃圾分类任重道远,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挑战。“现在垃圾分类的形式已经到位,但是还没有完全养成这种习惯,需要长期的宣贯,压实前端管理,形成倒逼机制,区、街道、物业管理各个环节都要压实,教育、宣贯、处罚这几个手段要并举,另外,深圳垃圾分类还要采取经济手段,比如推行垃圾付费制度等。”杨勤表示,深圳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要“速度”更要“温度”,同时也需要市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更细致地去做好垃圾分类,实现快慢生活的平衡。
分类提醒
垃圾实行“四分类”,厨余垃圾每日投放时段一般不少于两个
9月16日,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行政辅助、深圳市垃圾分类二期讲师廖志铭向记者介绍,《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前,垃圾不分类是道德问题,该条例实施后,深圳的垃圾不分类则迈向法治时代。“9月份是执法警示期,垃圾不分类或违反条例会被开《整改单》,不会罚款;10至11月为集中执法期,重点针对9月份查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执法,12月1日起进入常态化执法期。”
廖志铭表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奖垃圾分类操作规定地较为清晰,“明确规定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并在‘可回收物’中增加了家具、电器电子产品,在‘有害垃圾’中增加了家用化学品,种类更为完整。”廖志铭介绍称,相关条例规定的投放要求较为具体,使用一次性收纳袋装纳家庭厨余垃圾的,应当 “拆袋投放”;废弃药品、药具等要对包装物予以毁形或者进行破坏性标记后投放;废弃年花年桔、花卉绿植、绿化垃圾,主管部门要开展统一的收集、处理工作。
此外,廖志铭表示,实行楼层撤桶后,住宅区居住楼层公共区域不得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同时建立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分类投放督导员制度,“家庭厨余垃圾每日投放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两个,市民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段投放家庭厨余垃圾,指定投放时间段结束后立即密闭存放,并在十二小时内清运,制度安排体现了对分类工作的支撑,源头减量方面有抓手、有特色。”
现状
深圳初步建立了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目前,深圳初步建立了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市3508个物业小区已全部建成“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分类模式,1690个城中村、160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2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全市共配置1070台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对不同类别垃圾实行专车专运;建成105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包括4座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42个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点、16个废旧家具拆解处理点等100余处分类处理设施。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日,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达4000吨/日,可回收物的市场化回收量5500吨/日,回收利用率32.1%,基本实现分类后的其他垃圾全量焚烧。
关于垃圾处理
宝安区建起全市首座厨余垃圾干湿压榨分离处理站
南都记者了解到,深圳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方案的同时,也在探索建立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以宝安区为例,在福永街道凤凰山脚下,福凤路东侧的福永街道福凤转运站,为全市首座厨余垃圾干湿压榨分离处理站。
福永街道市政中心垃圾分类组组长林举山告诉南都记者,该厨余垃圾处理站的日处理能力为2吨,从投料到出料的时长为24小时,经过机台分选、油水分离、破碎压榨、生物发酵的过程,分离出油脂和生物有机基肥,废水经预处理后排放至转运站的隔油池,进行定期抽运处理,最终达标排放。“这个处理站的计划日处理能力为5吨,采用非生化处理技术和特色优化的快速减量系统,经过约16小时的处理,将厨余垃圾转化为了有机基肥和生物柴油,从源头快速处理厨余垃圾,杜绝二次污染,做到资源回收综合利用。”
除了加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还有许多寓教于乐的新玩法,让越多越多的市民接受垃圾分类知识,探索垃圾分类可回收利用的新方式。在2020年深圳设计周分会场,“垃圾去哪儿啦”的互动艺术项目吸引力不少市民关注,展览通过环保艺术创作,以及“变废为宝”的手工课,指导市民们用垃圾创作自己的艺术品,与市民们共同探索环保新生活。
他山之石
全民动员开展垃圾分类,注重培养民众环保意识
如今,“垃圾围城”成为威胁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南都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多地都陆续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但“强制实施”是一个重要节点。以上海为例,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上海由此进入更为严格的垃圾分类时代。2020年7月,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以上,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习惯。上海成效显著的秘诀何在?据悉,除了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之外,上海启动了“全民动员”模式,即定时定点投放、志愿者督导、全面宣传、教育部门将垃圾分类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等多举措,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
在日本,垃圾分类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参与的系统工程。公开信息显示,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被称为“清洁之国”。据悉,日本市民如违反规定乱扔垃圾,就是违反了“废弃处置法”。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有时丢垃圾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感人细节。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同时,日本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进行环保教育,从小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全民参加,各司其职,确保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让垃圾分类投放成为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统筹编辑:柴华
统筹记者:蔡宇晴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张小玲 贺如妍
摄影:南都记者 蔡宇晴 贺如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