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人民日报“侠客岛”负责人张远晴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上,以“侠客岛”关于国泰航空空乘歧视乘客事件的对外传播实践为例,阐述在国际舆论场精准传播和话语构建方面的经验做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想听的事,我这边能跟你讲,我这边想说的事,你愿意听。”张远晴认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首先要解决国际舆论场上的信息供需问题。
张远晴举例道,在国泰航空空乘人员歧视非英语乘客事件热度上升后,西方主流媒体同样在关注跟进,它们希望透过中国媒体的解读,获取所需信息,解答关注的问题。“‘侠客岛’的报道推出了,很快被路透社等西方国家媒体关注引用,之后印度、巴基斯坦、印尼、菲律宾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体也加入传播链中。”他呼吁,国际传播应精准提供内容,要真正能答疑解惑,还要以别人听得懂的表达和方式进行。
张远晴特别提到,旗帜鲜明地主动发声、快速发声、及时发声,是在国际舆论场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一招。
“当某一事件热度起来了,绝不能犹犹豫豫、瞻前顾后,而是要冲在前面去发声,主动回击并击碎不实言论,这个时间窗口一定要抓住。”张远晴说,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热点问题上,第一时间传播事实、表达观点,是抢占国际舆论场话语权的应有之举,是中国媒体人责无旁贷的事。
文字:南方+记者 龚春辉 见习记者 苏韵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