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东粤西粤北12市全面覆盖,“反向飞地”如何带动后发地区创新崛起?

2024-03-30 08:30 来源:南方日报

  “我们拥有荔枝酒、荔枝醋等深加工专利技术,接下来,将在汕尾建设超1000亩的鲜荔枝采购基地,并在汕尾扩大荔枝酒、荔枝醋生产规模,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3000万元!”近期,汕尾在深圳的“反向飞地”汕尾创新岛(深圳)引进的汕尾市荔皇科技有限公司正计划在汕尾布局新的荔枝深加工生产线,为汕尾荔枝产业附加值提升提供科技助力。

  此前,为突破土地等要素制约,珠三角将产业有序转移至粤东粤西粤北等后发地区的“正向飞地”模式较为常见。如今,一种与之相反的模式正在兴起:粤东粤西粤北等后发地区主动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建立“反向飞地”,向发达地区“借智引智”,助力后发地区在创新赛道上后发追赶。

  去年3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在珠三角设立“反向飞地”。目前,粤东粤西粤北12市均已在珠三角城市建立“反向飞地”。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部署培育新质生产力。记者近日在各市“反向飞地”走访了解到,“反向飞地”主要发挥科创中心、孵化基地等作用,犹如嵌入发达地区的引擎,在当地丰富的人才、科研资源等“养料”滋养下,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输送创新发展的动能。

  “在有凤的地方筑巢”

  解决人才、创新突出短板

  粤东粤西粤北到珠三角建立“反向飞地”,是有针对性的“补短板”举措,实现从过去“单向转移”向“双向奔赴”的转变

  “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帮助下,我们解决了从牡蛎中提取生物活性肽产能不足的问题!”在位于深圳南山区金融科技大厦26楼的汕尾创新岛(深圳)内,汕尾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俊忠对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徐振秋表达感谢。

  汕尾创新岛(深圳)于2021年初在深圳成立,是广东省较早探索设立的“反向飞地”。飞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对接大湾区创新资源,运营至今帮助汕尾企业在深圳设立34家研发中心、引进科研人才137名,引进创新团队47个,注册落地汕尾企业36家,已申报217项知识产权,引进创新团队研发人才123人,产业转化落地16个。

  五丰海洋科技是汕尾一家海产品深加工企业,主要从海产品中深加工提取生物活性肽。该企业进驻创新岛不久,就碰到了新产品牡蛎肽产量偏低的问题。通过创新岛平台,五丰海洋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谋明团队加强合作。

  赵谋明团队随即派出专家赴五丰公司实地考察。“活性肽的生产包括酶解、精制与分离等步骤。我们发现五丰公司生产线的酶辅料用量不精准,影响牡蛎肽的产量。”参与实地考察的徐振秋介绍。通过调整生产线的酶用量,五丰海洋科技的牡蛎肽产出率增长了133%。

  在粤北,清远清新区的企业也尝到入驻“反向飞地”的甜头。

  在位于广州海珠区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的清远市清新区“反向飞地”——清新—海珠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入驻企业广东浪美新材料最近顺利招到了急缺的电商人才。

  “去年在清新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一度想专门在广州增设分公司招人。幸好去年底清新区在海珠区的‘反向飞地’成立,我们成为首批进驻企业之一。今年,我们还计划再招高分子材料研发人才,助力企业新产品开发。”公司董事长郭森浪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粤东粤西粤北企业时常面临人才难招的困境,而“反向飞地”为入驻企业带来的最直接便利就是缓解了人才招聘难题。

  在有凤的地方筑巢。“反向飞地”就是粤东粤西粤北在广州、深圳等全国人才高地筑巢,吸引人才“为我所用”。

  “飞地经济”,可以让产业及生产要素在不同发展梯度地区之间流动,因此也具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天然属性。去年以来,广东省相继实施“百千万工程”“珠三角产业有序向粤东粤西粤北转移”和新一轮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帮扶协作等举措。去年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同时支持粤东粤西粤北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在珠三角设立“反向飞地”。这是“反向飞地”一词首次出现在省级官方文件中。“飞地经济”特别是“反向飞地”也被赋予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创新动能不足的重要使命。

  在省里支持下,去年以来,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加快在对口帮扶协作的珠三角城市建“反向飞地”。

  据统计,粤东粤西粤北12市均已设立“反向飞地”。其中,汕尾、河源、潮州、汕头在深圳设立,清远、梅州、湛江在广州设立,茂名、云浮在佛山设立,韶关、揭阳在东莞设立,阳江在珠海设立,“飞出地”和“飞入地”基本是对口帮扶协作关系。随着对口帮扶协作延伸到县一级,粤东粤西粤北县(市、区)也大量到对口帮扶协作的珠三角区一级设立“反向飞地”。

  广州、深圳是全国人才和创新高地,部分非对口帮扶关系的市也积极到广深建“飞地”。如韶关除在东莞设立“反向飞地”外,还在深圳设立韶关(深圳)离岸科创中心,汕尾在深圳设立“飞地”的同时,今年计划在广州黄埔区也设两家“飞地”。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燕雨林认为,此前广东省实施的多轮对口帮扶多集中在产业正向转移,此次省里在延续产业转移的同时,鼓励粤东粤西粤北到珠三角建立“反向飞地”,是看到粤东粤西粤北高质量发展面临突出的人才和创新短板后,有针对性推出的“补短板”举措,实现从过去“单向转移”向“双向奔赴”的转变,这也是本轮广东推动对口帮扶协作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亮点。

  “到阳光雨露充沛的地方孵化”

  在新产业上与发达地区共舞

  “飞入地”的“科创中心”功能,能够推动“飞出地”存量企业转型升级;而“飞入地”的科创项目孵化并在“飞出地”落地,则能有效为粤东粤西粤北创造新兴产业的增量

  目前,粤东粤西粤北12市的“反向飞地”主要发挥三大功能。

  一是粤东粤西粤北企业在广深等地市的“科创中心”,由企业进驻“反向飞地”并设立研发中心;二是科技初创企业的孵化地,企业借助“飞入地”的优秀科技创业团队孵化后,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市产业化落地;三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在珠三角的宣传展示和招商中心。

  专家认为,“反向飞地”以“科技创新”为鲜明特色,前两大功能尤为重要。

  其中,粤东粤西粤北企业在“反向飞地”设立的“科创中心”,能够推动存量企业转型升级;而吸引“飞入地”科创项目孵化并落地,则能有效培育新兴产业的增量,带动科创成色更足的新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在粤东粤西粤北布局,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竞逐新赛道,甚至在新经济领域与发达地区共舞提供了可能。

  在粤东粤西粤北设立的“反向飞地”内,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正在萌发。

  在汕尾创新岛(深圳)内,一家专注三维建模设备研发的科技初创公司十分引人注目。公司负责人张晓伟向记者演示了其研发的三维建模仪,只要在建筑物前走一圈,建模仪就能对40米范围内的物体进行即时三维扫描成像。

  张晓伟说,他们本是一家在深圳盐田的科技初创公司,得知汕尾创新岛(深圳)免费提供场地和支持产业孵化后,于去年5月入驻。“我们的核心技术是编程,用算法将激光与视频监控等硬件融合,实现快速三维建模成像,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设备价格也只有国外同类设备的1/3,在地质勘探、水利和市政建设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公司计划在汕尾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量产该款三维建模成像仪。为扶持公司发展,汕尾将在市政、水利等领域优先采购公司产品。

  “公司的研发基地将继续设在创新岛。”张晓伟说。“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是编程工程师,他们能够继续和深圳的同行交流学习。”

  河源龙川县设在深圳宝安区的“反向飞地”——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也有新的电子企业入驻。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省第一个园区型“反向飞地”,办公及厂房面积达2.6万平方米。深圳山合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销售总部已入驻。

  “我们是一家总部在深圳的游戏手柄、智能手表研发生产企业,在省外建有生产基地,企业原本打算将省外部分生产线迁回,并在深圳租赁场所建新的总部和生产基地。”深圳山合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呙颖介绍,“得知河源龙川(宝安)科创中心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办公场地,且龙川也有配套产业转移园可供公司后续建设生产基地,我们果断将新场地退租,搬到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到龙川建厂事宜。”

  成立以来,河源龙川(宝安)科创中心已吸引6家企业和4家机构进驻,并和深圳多家科研机构或孵化器建立了柔性合作关系。

  汕尾和河源龙川设立的这两个“反向飞地”,是粤东粤西粤北“反向飞地”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为更好发挥汇聚创新资源的作用,“反向飞地”一般设立于珠三角地市的科创、产业中心,面积在几千平方米不等,并对进驻企业实行减免租金优惠,“反向飞地”运营经费一般由珠三角地市帮扶资金资助。

  “粤东粤西粤北缺乏科技创新的阳光雨露,那就到阳光雨露充沛、科创项目多的珠三角去孵化。”燕雨林说。“反向飞地”也正有力汲取珠三角的创新“养料”,为粤东粤西粤北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研发不是一蹴而就”

  建“反向飞地”需长远眼光

  粤东粤西粤北设立的大部分“反向飞地”成立时间不超1年,尚处在初运营阶段,浙江的发展经验或可为广东提供借鉴

  粤东粤西粤北“反向飞地”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并延伸到县一级。但不可否认的是,除汕尾创新岛(深圳)成立将近3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外,其他“反向飞地”均在去年或今年初成立,成立时间不超1年,尚处在邀请企业进驻、完善管理的初运营阶段,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如何让“反向飞地”持续发挥好科创中心和初创项目孵化器的作用?如何让“反向飞地”创新引擎始终动力强劲?

  专家认为,要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反向飞地”建设,并在省级层面加强体制机制设计,加大扶持、精准发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是“反向飞地”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其发展经验或可为广东提供借鉴。

  早在2012年,浙江省西部山区市衢州就在杭州建立“科创飞地”,并先后在上海、杭州、北京、深圳等地建设6处“科创飞地”。

  不仅是浙江,长三角江苏、安徽等省份的地市、县甚至镇一级也到上海、杭州等地设立“科创飞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科创飞地”在长三角呈星火燎原之势。

  长期关注、研究长三角“科创飞地”的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靠创新要素驱动,后发地区创新动能缺乏,因此要主动到发达地区对接创新资源。

  “广东的‘反向飞地’属省内飞地,与浙江省‘科创飞地’类似,浙江支持‘科创飞地’的做法可供借鉴。”曹贤忠说,“浙江发达地区拿出土地支持山区县产业‘反向飞地’建设,且‘反向飞地’用地指标可以通过‘飞出地’用地指标来保障,这进一步打开了‘反向飞地’的空间限制。浙江杭州市还建设了浙江人才大厦,将用于省内各市引进建设企业研发总部、创新中心等,相当于省内各市在杭州‘科创飞地’的集中地。”

  曹贤忠同时建议,省支持用地指标的异地调剂,支持“科创飞地”建设,也要做好总量控制,否则会出现过多用地指标向发达地区集中,反而造成发达地区对后发地区的进一步“虹吸”。

  除土地要素外,建立“飞地”双方科学的利益共享机制也十分重要。

  “这也需要省级部门给予相关指引。双方关注的焦点还是‘科创飞地’科创项目到‘飞出地’孵化和产业化后如何进行收益分配。科创项目多来自‘飞入地’,如果产业化后‘飞入地’没有收益,那么会被认为是‘飞出地’挖‘飞入地’的‘墙脚’。”曹贤忠建议,根据长三角的经验,有几种模式可供参考。“一种是税收分成,在项目创新孵化阶段,‘飞出地’和‘飞入地’共同投入,科创项目到‘飞出地’投产后,双方按照约定比例分享税收;另一种模式是‘入股’运营,由‘飞地’双方共同出资对科创项目进行投资,项目落地后的收益由双方按投资比例分享。”

  曹贤忠认为,广东省内“飞出地”和“飞入地”多为对口帮扶关系,“飞入地”对自身利益诉求相对较小,看重对“飞出地”的帮扶成效,有利于飞地的建设运营。“且‘科创飞地’有助于进一步活跃‘飞入地’的研发活动,助力‘飞入地’打造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创新高地,对‘飞入地’来说是一件好事。”

  燕雨林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粤东粤西粤北主动到珠三角建“科创飞地”,有助于形成“研发在珠三角+生产在粤东粤西粤北”的双赢模式,对珠三角来说是利好。

  “科技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创飞地’建设也需要有长远眼光。”曹贤忠说,“一般一项研究从开始到产出往往需要两至三年时间。因此,不能奢望‘反向飞地’短时间内就能有大成果,需要长期保持投入。”

  曹贤忠建议设置一些科创指标来考核,如引进多少人才、孵化多少项目、申请多少专利等,“‘科创飞地’的首要功能还是研发创新”。

  “广东‘反向飞地’建设要用好市场力量和政策杠杆。”燕雨林建议,在“反向飞地”运营、利益分享上多运用市场化思维,在“飞地”政策支持上,可借鉴浙江等省份经验,在省级层面对“反向飞地”用地等给予支持,调动珠三角地市的积极性。

  南方日报记者 张俊 何嘉琪 魏钰 汪旭莹 陈国飞 辛均庆 黄林 李娇 张伟炜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廖智晟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