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广东热烈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

2024-02-20 22:55 来源:南方网 李美仪 伍素文 张琛平

  南方网讯(记者/李美仪 伍素文 张琛平)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的阳光洒在南粤大地上,满眼生机暖意。

  这一天,广东马不停蹄召开2024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广东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速前进,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当天下午,围绕“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广东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展了分组讨论,会上嘉宾畅所欲言,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出谋划策。作为经济尖子生,广东拥有全国最强的区域创新能力和雄厚健全的产业基础。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方面,广东早已先行一步。

  科创领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实验室里,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院长陈同生的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专业化、智能化的活细胞定量FRET成像仪,填补了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中活细胞分子结构功能检测、分析产品的空白。

  类似的从0到1、聚焦产业需求的突破性成果,近年来在广东竞相涌现。首个智电融合智能化“璇玑架构”问世,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手术机器人等打破国外垄断……新的“科学的春天”在南粤大地已扑面而来。

  “要抓实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发言中强调。目前国家在广东布局大科学装置10个、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29家,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羽翼渐丰,广东的科创“硬件”日益齐备,组成了广东科技创新的“王牌军”,着力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产业发展上。

  促进成果落地转化的“软件”也快步跟上。为“不想转”“不敢转”难题把脉开方,广东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尽职免责改革,深入实施技术入股改革,破解科研成果落地周期长。深圳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实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成果转化转出新路径,转出新速度。

  从出台重磅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类资源要素流动,广东不断强化全要素支持、全过程服务,涵养起良好的科创产业生态,吸引集聚产业科技资源的磁场越来越强。

  “2020年之前我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这几年省里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出台,地方政府在资金补贴等方面力度持续加大,迫切希望具有原创性、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落地,年轻人有施展空间,更愿意留下来。” 陈同生回忆起创业之初感慨万千,现在他的团队成员已超100名。

  人才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决定性要素。随着越来越多高科技项目落地生根,全球人才纷沓而来,科创环境更活跃。目前全职在粤工作的两院院士数量已达135人,全省研发人员数量达130万人。截至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

  “广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高地和前沿,过去三四十年人才主要依赖国内的‘孔雀东南飞’,未来则需要更加国际化的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认为未来广东需花更大的力气、更多的资源,构建科学家的乐园。“只有新生态建起来,才能打造好高水平人才洼地,广东的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产业向新,为科技创新大敞空间

  广东拥有门类较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早在十多年前就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入新时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广东制造业应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实”向“新”,广东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制定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技改10条”“降低制造业成本10条”等,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部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5个未来产业集群,从顶层设计上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画好了路线图、施工图。

  方向明确、政策引路,广东正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当下的广东,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举,产业集群次第开花,为科技创新敞开“大展身手”的空间,使其更加有的放矢。

  TCL中环光伏拉晶单炉月产量较竞争对手高30%,单人远程操作炉台数量是竞争对手的8倍;白云电器打造“光储柔直充一体化绿色工厂”,相当于一年节约860吨标煤、减少4067吨二氧化碳排放……在数智化、绿色化赋能下,广东传统制造焕发新活力。据介绍,今年广东将推动9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超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本土企业和产业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辆是广东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正蓬勃壮大,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约为30%、55%。据悉,在今年广东省1508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就达到了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

  布局未来产业,广东更是抢先一步。在七部委联合印发未来产业意见的文件之后,广东在全国率先出手,发布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瞄准有望形成千亿级、万亿级规模的前沿产业方向,广东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矩阵,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按下了“加速键”。

  发展低空经济则连续两年被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全国首个“低空经济生态融合产业园”落地深圳福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等支持文件相继发布,低空经济如火如荼。

  “科技+产业”,点燃发展新引擎

  深入推动科技产业融合互促,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广东已逐步走出自己的路来。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广东全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在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方面,广东省政府不断推出创新政策,为企业创新、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艾学峰在大会上提及到,广东将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关键环节,将把中试平台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集成电路、新型储能、生物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为企业提供小批量试生产、材料装备验证、生产工艺验证等公共服务。

  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他还表示,将健全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打造面向未来的“新物种”企业,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项目供需对接,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企业要发展,需要肥沃的创新土壤。广东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多措并举打造优越的营商环境,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用市场育动能。广东拥有多元化的市场应用场景、规模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开放的政策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这使得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能得到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

  从高层表态到政策创新,广东不断向企业发出定心丸:扎根在广东,安心去创新。广东活力进一步激发,科创水平也被牵引提升。行大道,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前景无限。广东是一个可以让人圆梦的地方,来了就能创新创造,来了就能成就事业。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