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摇花枝,飘香四野,整洁的楼房掩映在枝叶葱郁的绿树之中,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的连樟村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很难想像,这里曾是省定贫困村,也是连江口镇最贫困的村庄之一。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贫困村,是如何“蝶变”成如今花园般的幸福村庄呢?近日,“壮丽70年·粤来粤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初秋的连樟村,挖掘其“蝶变”背后的故事。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的村口。
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 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 “对于我个人而言,每天完成工作不仅会有一种成就感,而且收入也提高了。”34岁的连樟村村民曾春兰高兴地说。在接受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她刚好把一个玩具的零件组装完毕。2017年,连樟村扶贫车间——玩具装配加工点的项目刚启动不久,她就加入该项目组,成了第一批员工。曾春兰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她没有一份正式工作,家庭经济本身困难,再加上还要抚养一个孩子,生活压力往往让她“喘不过气”。但自从有了这份玩具装配加工的工作,她的收入渐渐提高,家庭经济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此外,规律的上班时间,也让她有更多的亲子时间陪伴孩子。
连樟村扶贫车间——玩具装配加工点。
据了解,该项目可直接解决就业岗位200个,目前车间实有生产线工人80多人,高峰期超过100人,有两辆大巴车负责接送村民上下班。工作同时,曾春兰也和不少共同打拼的同事成了好友,这里面不仅有本村村民,更有前来务工的邻近外镇村民。“这两年我们村变化很大,不少年轻人都把外面的工作辞了,回到这里来上班。扶贫车间也缓解村里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难题。”曾春兰说。
连樟村扶贫车间——玩具装配加工点,一位工人正在加工玩具。
“这个扶贫车间,是利用已停办连樟村小学闲置的校舍,约1500平方米面积的区域打造的。”连樟村委书记陆飞红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是一个产业扶贫的项目,充分挖掘利用闲置资源,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脱贫。陆飞红还说,除了这个扶贫车间,连樟村党群服务中心、果菜茶产业园、正在建设规划的灵芝公园,都在力争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
连樟村委书记陆飞红是一位85后的年轻小伙,从小就生活在连樟村的他,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谈到连樟村今昔的变化差异,陆飞红说:“现在乡村容貌变化很大,大家生活明显改善,比如很多村民家都有汽车,但在以前,有摩托车的人家户也是屈指可数。”陆飞红认为,如今连樟村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增加了村民们奔小康致富的希望和信心,提升幸福感。
2017年,从老书记手中接过村支书重担的陆飞红,上任后就带领村民拆掉200多间的破旧房屋,着手实施发展产业项目、环境整治等。同时他也不断尝试创新模式帮助村民致富,比如他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帮助村民卖了1万多斤红薯。帮村民致富感受如何呢?陆飞红说:“虽然有时候又苦又累,但收获还是很大,如今村里的变化令人感动。”
令他特别感动的,还有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视察,对村民们说的一句话:“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现在,这句话被刻在村里广场的一块大石头上。提到见总书记的场景,陆飞红说当时很激动,身为退役军人的他一见面便给总书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总书记的视察之行,给村民们打脱贫攻坚战带来很大的希望,这其中,当时为贫困户的连樟村村民陆奕和深有感触。
力争打赢脱贫攻坚战 绘就文明富庶乡村画卷
今年49岁的连樟村村民陆奕和,一家共6口人。2016年,陆奕和一家还是精准扶贫贫困户,并纳入了低保户。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陆奕和曾为家里窘迫的经济条件苦恼不已。但现在,陆奕和在连樟村委会的帮扶下,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除了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能力,陆奕和还在仙草公园务工,实现稳定就业。
连樟村花海一隅。
“2015年我家的收入只有1万多元,但2018年就脱贫了,现在一年收入大约有七八万元。”陆奕和告诉中青在线记者,除了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的家中,和他的家人亲切交谈,这也让他在脱贫的道路上倍受鼓舞。而如今,经济条件得到改善,陆奕和小儿子今年也考上了本科,二女儿考上了大专,家里两位大学生也让他感到骄傲,幸福生活在不断向他靠近。
而说到连樟村今昔差异,陆奕和认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一下雨道路就成了泥巴路,但现在出门不再用走泥巴路了。”据了解,截至2018年年底,村中最后的8户贫困户共计26人均已达到预脱贫,连樟村正逐步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绘就文明富庶乡村画卷。
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先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