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英德:“六创六促”让逾4万人实现脱贫

2019-06-03 11:03 来源:南方网 黄振生

  英德市在开展扶贫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扶贫改革模式,以“六创六促”的举措推进扶贫工作,目前全市共有41461人实现脱贫,有劳动能力的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促贫困村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

  英德地处粤北山区,贫困人口多、分布散,有相对贫困村78个,贫困群众43319名。

  该市以“支部建到村组、自治沉到村落、服务下到村里”为目标,近几年,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目前,该市在行政村一级设立党(总)支256个,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单独或联合设立党支部1066个,引导建立村民理事会4746个,成立农村经济联合社285个,经济合作社6070个,建立起了以党(总)支部、村委会、村民理事会、经济社“四驾马车”为架构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该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和“领路人”作用,扎实推进农村的土地资源、涉农资金和服务平台“三个整合”,重组了农村的生产要素,提高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比如,该市九龙镇,通过推动“三个重心”下移,2014年至今先后成立了40个村小组联合党支部、303个村民理事会、306个村经济社,农村的发展有了稳定高效的组织机构,村民参与农村综合改革、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该镇的河头村,切实发挥村民理事会管事、理事作用,对大围、吴屋、皮坑、下围4个自然村的土地进行了整合,在废弃的宅基地上建设碧乡客栈民宿,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提高了村民收入。该村还整合土地1800多亩用于建设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化种植桑芽菜,发展成河头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创新“百企扶百村”模式,促扶贫大格局进一步完善

  通过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动员、组织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结对、村企共建的形式,参与扶贫,结对帮扶。为确保民营企业扶贫资源能精准有效配置到户,该市积极引导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各村资源特点,通过农业扶贫、捐赠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帮扶分散贫困户,目前,有121家企业结对帮扶155条分散贫困户所在村,带动28000多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该市九龙镇2016年引进英德市国业旅游公司,成功开发了“农旅结合+精准扶贫”的九龙小镇旅游扶贫产业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基地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通过引进企业帮扶,九龙镇的村民、贫困户不仅享有固定分红,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构建了政企结合的扶贫格局。

  创新“以奖代补”模式,促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进一步增强

  为调动贫困户自力更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该市先后出台了精准扶贫产业奖补、就业奖补等措施,坚持“先干后补”原则,按其项目规模、务工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按照奖补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种植或养殖项目达到一定规模的,最高可获得4500元的奖补资金;实现稳定就业的,最高可获得3500元的奖补资金。单户贫困户既参与扶贫产业项目又实现稳定就业的,最高可获得8000元的奖补资金。实施“两奖补”政策以来,共发放的奖补资金约6410万元,参与奖补的有劳动力贫困户累计2.3万户7万人次(其中参与产业奖补的贫困户累计1.3万户4.5万人次、参与就业奖补的贫困户共有约1万户2.52万人次),户均收入提高约2710元。

  创新利益联结模式,促脱贫机制长效化

  为保障贫困户收入,巩固脱贫效果,该市还积极探索多种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等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现多方共赢。该市九龙镇河头村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了吴屋村、石下村连片闲置的农田,统一流转给广州雍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统筹产业基地建设、运营、管理、营销,规模化种植黄金百香果、鹰嘴桃、红薯等农产品,同时开发采摘体验、观光旅游等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0万元,利润按照“1234”(镇政府10%、村委20%、企业30%、村小组40%)的比例分配,确保农户获得一份土地租金收入、一份务工收入、一份分红收入,惠及建档立卡户52户153人。又比如,九龙镇以“公司+村级党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整合流转河头村近1800亩土地,依托九龙丰富的峰林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探索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从业者”的农村“新三变”模式,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确保了村民收益。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促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为确保扶贫项目精准投放,该市通过压实“七大责任”,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脱贫攻坚“刀刃上”。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项目类别,压实镇村项目谋划主体责任;二是严格程序,压实村,镇,市层层公示责任;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压实市级项目审批主体责任;四是压实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责任;五是开展全市廉政专项监督工作,压实基层一线的自督自查责任;六是设立脱贫攻坚特约监督员,发挥党外人士的督查责任;七是开展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工作,压实主体部门的监管责任。截止2018年底,审议通过了456个项目,涉及资金规模达5.32亿元。其中入库项目共实施240个,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产业类项目,目前产业类项目受益贫困户覆盖该市24个镇街,预计带动户年均增收2500多元;二是基础设施类项目,目前已大部分完工或者在建中,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创新深度帮扶模式,促脱贫质量优质化

  针对少数贫困户脱贫质量不高等情况,该市积极创新深度帮扶模式,充分利用贫困户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与银行及企业之间探索创新“企业+金融+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通过发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立合作社,集中贫困户小额贷款金额,以合作社的名义租赁种养企业的经营权。并通过合作社委托企业代种代养形式,按照不低于保底收益的标准增加贫困收入(一般是每户贷款5万元,按不低于8%收益每户增收4000元)。目前获分别省农商行、省邮储银行授信3000万元和2000万元额度。本地企业八百秀才、英州红、正邦集团、锦潭小镇等也积极参与该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400多户脱贫质量不高不稳的贫困户脱贫问题。

编辑:周丹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