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各民主党派的提案中,不少聚焦妇女儿童保障,涉及普惠托育、女性职业发展、分担生育成本等。
民进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提案》提出,以社区为依托,多元化参与,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引导鼓励用人单位参与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缓解生育女性职业发展矛盾。
民盟中央《关于系统构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提案》提出,建立母亲养老金制度,即凡生育女性在养育子女期间(如两年内)自动计为参保年限并免缴费义务,退休时与工作期间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待遇。
平衡职业和生育
民盟中央《关于系统构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提案》提出,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2021年国家又实施了三孩生育政策。全国多地也制定了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整体来看,这些政策较为碎片化,解决当前生育问题的针对性、系统性不足。
其中,育龄女性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最终可能选择晚生、少生甚至不生。
民盟中央的上述提案认为,要着力培育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就业环境。大力推广兼职工作,缩短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方便婚恋、孕育、育儿等安排;制定并完善育儿休假制度;对全职妈妈再就业提供支持;政府承担女性相关福利带来的大部分成本;设置男性育儿假,提升男性家庭照护的参与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延长产假的政策。很多地方政策主要针对三孩,涉及人群并不多。另外就是产假成本的问题,不能增加企业的负担。
在民进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提案》中,提出母亲抚育直接造成女性职业中断,也会降低家庭收入,等于提高了养育成本。而且,如果因生育而使女性职业生涯受挫,将有更多的女性选择为了职业而晚育或不育,将对我国的人口结构、人力资源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工党中央《关于全面提高人口吸引力,解决东北人口问题的提案》提到“母职惩罚”的问题,认为在东北地区应该通过消解“母职惩罚”、加强就业保障、鼓励灵活就业来提供就业支持。
杨舸认为,可以借鉴部分国家的经验,平衡女生的职业与生育,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比较各国的生育率会发现,北欧各国一直维持一个不错的总和生育率,达到1.7-1.8左右。与此同时,这一地区女性的就业率和其他地区相比偏高,也就是较好地平衡了生育和女性就业。”杨舸说。
建议将部分公立幼儿园扩容成托幼一体
平衡生育与女性就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杨舸表示,这涉及家庭、社会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父亲的育儿假其实很多国家都有,但整体使用比例很低。相对来说,北欧这些生育率保持得不错的国家,男性育儿假的使用率更高一些。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普惠性托育就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民进中央上述提案认为,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配套。将“每千人口拥有4.5个婴幼儿托位数”的指标逐年分解到位,强化土地、住房、财政、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出台土地、场所、人才培养、财税优惠等全方位政策支持清单。此外,制定行业人员准入条件及职业标准,推进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
民盟中央上述提案提出,分年龄段针对性地解决托育难题,0-1岁托育以家庭为主,支持政策可包括延长女性产假、增加男性护理假、调整假期间工资等;1-2岁托育由家庭、政府、社会共同承担,支持政策可包括临时育儿假、育儿津贴等;2-6岁托育服务为政府负责的基本公共服务,可将部分公立幼儿园扩容成托幼一体。
“普惠性托育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付出最大的成本是几代人的时间和精力。”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指出,“如果爸爸、妈妈和老人全部绑定在孩子身上,将会损失很大的家庭劳动的机会,进一步给家庭收入带来压力。所以我认为,发展专业化的托育是很重要的。”
董登新表示,未来要发展高质量、专业化、普惠性、低成本的托育,需要政府对相关行业加强监管。
杨舸指出,托育建设非常重要,目前国家对此非常支持,国内一些富裕地区在托育基础设施建设上也会大力补贴。
“现在的家长对于托育质量的要求很高,需要考虑到建设标准、师资培训、育儿方法等能否符合家长要求。”杨舸表示,还要关注托育基础设施后续运营的情况。
作者:陈洁 何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