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提振工业经济,特别是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平稳接续,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举行的“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发布会”上表示。
肖亚庆指出,去年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达到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较多,国内发展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所加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为了实现全年工业稳增长,今年工信部将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提振制造业有效投资,抓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同时还将进一步解决汽车“缺芯”、延缓车购税等积极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
提振工业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效
肖亚庆在会上介绍,去年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比2020年提高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7.4%,总量达到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3%,比上年提高3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2%。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5%,是近年来比较高的水平。
肖亚庆指出,去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一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8.6%和45%。二是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集群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三是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步伐加快,培育“专精特新”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47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800家。
对于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肖亚庆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企稳回升的态势,特别是随着《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等各项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提振工业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效。
肖亚庆强调,下一步要积极提振制造业有效投资,抓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启动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快5G和千兆光网投资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42.5万个。
21世纪经济报道也注意到,近日贵州、广东、江西、江苏、北京、上海等12个省份先后发布了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另外成渝地区也公布了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总投资额合计至少超过25万亿元。其中,多地基建投资总量占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重点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领域。
以广东省为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广东省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约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比去年计划增长12.5%。其中,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64个,年度计划投资4993亿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旧基建以规模数量扩张为主,而新基建更偏重于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从当前各地投资迹象和国家导向来看,各地一方面系统推进优势产业“锻长板”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针对关键产业链进行“补短板”的投资布局,通过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进而扩大工业经济的增量,保障后续的平稳运行。
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有望再延长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带动作用明显,比上年增长152.5%。
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万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肖亚庆透露,目前正在抓紧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做好与补贴退坡的有效衔接,稳定市场预期。
“这或许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有望迎来第三次延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车仍将有相应国家政策的免税支持,随着2022年末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基本退出,2023年后的政策优惠将以减免购置税为主。
中国汽车研究院北京分院行业发展部部长杨红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补贴退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已有部分新能源车型提升价格,若明年同时收取购置税,车企则要调低利润和制造成本以体现价格的合理性,也有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欲望下降,因此不建议免征购置税与补贴同时退出。
目前,汽车“缺芯”仍未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对于芯片的消耗大约是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两倍,让这一行业问题更加突出。此外,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其装车量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大幅攀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重点汽车企业监测情况看,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虽然已在逐步缓解,但相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和排产计划来看,目前仍然还有一定的缺口。考虑到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加大了车规级芯片的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今年陆续释放,国内部分芯片产品供给能力也在逐步提升,预计汽车芯片供应形势还会持续向好。
“芯片的配置效率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些企业产品适销对路,芯片短缺影响比较大;有一些企业的产品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所以即使拿到了一些芯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人愿意买,就会对整个产业造成一种资源错配。”辛国斌表示,目前已经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汽车芯片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牵头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加强整车、零部件和芯片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未来也将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缺芯、缺电池的现象在2022年初仍会比较突出,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延期订单交付的完成,芯片供需将在一季度后回归紧平衡状态。在电池方面,目前已有大量投资进入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到2022年下半年,电池荒现象也将得到“明显改善”。
肖亚庆也指出,未来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行业数据安全监管
在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未来也将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数据交易所。加强行业数据安全监管,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并加强保护。
此前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
目前,广东、北京、上海、浙江、贵州等地正在推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实践经验。其中,2021年11月,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首批签约数商达100家,如国网上海电力、中国东航等数据交易主体,普华永道、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富数科技、优刻得、星环等交付类企业。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中信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大数据的不断融合发展,以及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及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政策不断落地,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服务等行业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将进一步加速发展。
根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突破1749亿元,整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周剑表示,在许多领域,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应坚持市场导向、应用牵引,引导广大市场主体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物联网、车联网等重点领域,要按照鼓励创新原则,留足发展空间,同时坚守数据安全底线,不能简单封杀或放任不管,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