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世界工厂”东莞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东莞将跨入GDP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第24个、广东第4个万亿GDP城市。同时,东莞也将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未来五年,东莞将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目标是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经济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踏上“双万”新征程,东莞也将迎来新的窗口期,面对新的发展目标,东莞在新起点上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从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来看,2022年,东莞经济发展将稳字当头,GDP预期目标增长5.5%左右。
锚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坚持制造业不动摇,是东莞市一再向外界发出的宣示。
“我们在大湾区安身立命,东莞的城市定位还是先进制造,这个不能丢。大湾区各个城市都在摩拳擦掌,但我们要牢牢守住基本盘。”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此前表示。
目前东莞有19万家工业企业,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4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4家专精特新企业,66家上市企业和19家超百亿企业,3家千亿企业等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这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基本,也是东莞制造业配套全、潜力大的底气所在。
今年的东莞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今年重点抓好的九项工作时,首先提到的也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如何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报告重点部署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近年来,广东省掀起了数字化经济发展的热潮,这也为东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东莞正以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为契机,率先打造全国制造业城市数字化转型样板。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三年,东莞将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东莞还将推出一批符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共性、通用、低成本系统解决方案,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选定5个产业集群“一群一策”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超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3万家企业上云用云。
数字产业化方面,东莞将领跑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加快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优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莞扎根发展。培育壮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数字产业化的背后,也是东莞向先进制造之都的加快冲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东莞将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重点,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以四大战略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载体,全面构建形成“百、千、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发展梯队。
伴随产业发展迸发的新动能,东莞将推动R&D投入强度达到3.7%,集聚人才383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有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
强化产业技术源头创新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已经构建了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化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
未来五年,东莞将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百强创新型企业100家。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是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去年4月,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东莞将大力建设科学城核心创新区,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推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尽快动工建设、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加快预研。争取材料实验室成为国家级研发机构,聚焦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
在未来的大湾区科技创新版图中,松山湖科学城将成为重要的一块拼图。随着一批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的落户,将助力大湾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增长极。
专家表示,借助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东莞将集聚起大批创新资源,并通过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助力企业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谷”。
对此,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东莞将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强化产业技术的源头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指引和服务,力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200家。
东莞市政协常委、广东宏川集团董事长林海川表示,随着科技创新持续深化,将推动东莞制造业高端化,加速动能转换和结构多元化,构建完整的高端产业链,实现先进制造产业集中、结构优化,推动东莞由制造名城向世界先进制造基地进化升级。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在新的形势下,香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香港的作用会得到更大的发挥,‘超级联系人’的地位也越来越清晰。当我们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的时候,港澳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进一步深化莞港澳合作。”1月10日,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后,肖亚非在参加特别邀请人士分组讨论时说道。
肖亚非表示,东莞靠制造业起家,夹在大湾区核心城市中间,如何错位发展,如何跟广深实现最佳联动,形成最佳拍档,都要基于东莞的城市定位。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的最佳策略,是东莞厚植自身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根本依托。
东莞港澳台企业众多,与港澳台有广泛的产业合作。未来,东莞将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与港澳台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大力支持港澳台企业转型升级,创建东莞深化两岸合作试验区,推动港澳台企业扎根东莞、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后,东莞将继续吸收和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创、金融、人文资源,深化与广深港澳等城市的创新协同、产业合作和互通互融。东莞滨海湾新区要积极对接港澳,联动深圳前海,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在人才合作方面,接下来东莞将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的建设,依托与港澳紧密联系优势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东莞市政协委员、澳门汇迅集团董事总经理何颖贤表示,东莞市今后五年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提出要强化与港澳台深层次产业合作目标,特别是加强与澳门、横琴两个合作区的对接,必定会为即将迈入“双万”城市行列的东莞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