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28日,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实践队一行11人深入广西百色田东县与边境口岸,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架起校地联动的桥梁,开启一场新时代青年与乡土中国的双向奔赴。
芒香红城探产业,产教融合育新机
实践队走进田东县芒果产业核心区,在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观察不同品种的枝叶特征、倾听科研人员讲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育种故事,在中国芒果博览馆、平马镇小龙村巴龙屯芒果园,了解芒果产业的发展历程、种植规模、物候周期及产品开发情况。
在与当地电商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与企业未来发展时,实践队了解到中山大学优秀校友创始人岑参放弃一线城市高薪,返乡打造“从枝头到云端”的电商模式,带动2000余户果农增收致富。
多维课堂启心智,青年宣讲播火种
“哪位同学知道,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是哪几个国家?”在田东县第二中学阶梯教室,博士生卢矜灵抛出问题。在这场题为《国家连连看》的科普课上,实践队以趣味问答向中学生科普各国政治文化;在田东中学报告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路讲述中大百年校史;第四中学的《国家安全在身边》课堂则更显庄重,本科生吴斯语以“一张照片可能泄露国家机密”为案例,与中学生们共同学习强化国家安全知识。三场宣讲、百次互动,让县中学的学子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也让“国家安全”的信念深入人心。
边贸口岸察实情,跨境合作谋发展
龙邦口岸的国门楼前,满载腰果的货车正排队通关。实践队穿行于落地加工车间,记录“一颗腰果的跨境旅程”——从越南原料进口到边境企业成品出口,产业链延伸带动边民就业,更筑牢了边疆经济防线。
在平孟口岸建设现场,学院覃丽芳副教授在新验货场的规划展板前向同学们讲解,“口岸升级不仅是硬件提升,更要探索‘智慧边贸’的数据互联。”
护龙村排干屯特产店的越南商品琳琅满目,村房展板上用壮语讲述“守边人的故事”:“年轻人回来了,村里就有了希望。”实践队员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调研所得,为后续专业学习积累下鲜活案例。
校地座谈汇智策,共话边疆新篇章
“中越人工智能跨境合作发展如何?”“‘越南新娘’的社会融入需要哪些支持?”3月28日的座谈会上,实践队与百色市政府8个部门负责人座谈交流。市商务局用数据勾勒口岸经济蓝图,教育局分享中越教育合作的“百色经验”,民政局探讨跨境婚姻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两个小时的对话,既有学者视角的精准发问,也有基层干部的务实回应。
GDToday记者 刘晓迪
通讯员 宋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