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垃圾分类”经济账:新风尚背后的新风口

2019-07-05 06:33 来源:南方网 彭琳 张子俊

广州白云区举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资料图片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他还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

  当前,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精神。广东正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广泛开展教育引导,让更多的群众行动起来。南方日报推出“推行垃圾分类,共享美好生活”——广东推进垃圾分类深调研,从产业风口、绿色环保、经济变革、市民风气等维度深入一线采访,为做好我省垃圾分类工作建言献策。首篇关注垃圾分类互联网创业新风口下的广东机遇,敬请垂注!

  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最新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也意味着,垃圾分类很快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垃圾分类新风尚的背后,新的产业蓝海正在开启,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正在纷纷加快抢滩布局,互联网创客切入分类、回收、运输、焚烧处理各个环节淘金。有机构预测,垃圾分类有望打开一个万亿级的新市场。

  巨头入局▶▷

  阿里、腾讯抢滩垃圾分类新风口

  在刚刚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除了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还特别鼓励利用新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垃圾管理水平。

  对于垃圾分类,互联网巨头们早已入局。

  记者了解到,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就与上海政府联合打造“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推出了在线“垃圾分类回收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长三角14个城市,3万多个小区。其中,上海覆盖最广,已达到5000余个小区,预计年底将覆盖所有中心城区小区。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19年,46个重点城市计划投入213亿元继续用于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目前,我们正在和广州、深圳两地政府对接,寻找合适的服务商,希望能够尽快推进。”支付宝城市服务总经理朱春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效果不错,上门回收衣物需求最多。“但难点在于各个区域政策不同,上海比较早接入,现在正在接入杭州。垃圾分类上门回收需要资质,对接当地政府的服务商需要一定时间。”

  专家认为,通过互联网平台下单+社区人员上门回收的新模式,解决了回收人员难找、可回收品随意丢弃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有效促进垃圾减量。“实现了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多方参与,打通垃圾回收全链路”。

  而腾讯旗下的微信,则主要是通过小程序切入垃圾分类市场。

  6月29日,腾讯微信团队官微推荐了4款垃圾分类相关的小程序:“生活垃圾怎么分”,输入垃圾名称搜索分类标准;“垃圾分类指南”,则有四大类垃圾分类明细可学习,还可搜索查询分类;“垃圾分类工具”,拍照识别垃圾分类;“垃圾分分分”是一款小游戏,边玩边学。

  微信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平台上已有百余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可以帮助用户掌握分类投放垃圾的技巧。“微信小程序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各类开发者在微信上研发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应用”。

  落地广东▶▷

  “互联网+垃圾分类”进入居民日常生活

  在广州花都区花城街兰花社区,楼下的呐吉岛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点分类放有塑料袋、纸皮、玻璃等垃圾。“现在,很多小孩都养成了废品分类再利用的习惯。”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广东垃圾分类起步较早,2016年1月1日,广东开始施行《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这是国内第一部将生活垃圾分类正式纳入立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广州、深圳作为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借助广东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效率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发优势明显。

  在中山,带有二维码的可降解垃圾袋让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目前,中山正探索“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方式,在前端环节推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系统。记者看到,该系统主要由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垃圾分类收集设备等部分组成,凭居民卡或手机APP在垃圾袋自动发放机扫码后领取可降解垃圾袋。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垃圾袋都带有二维码,二维码信息与居民卡和手机APP的注册用户信息关联,系统通过后台数据,可跟踪到每一个垃圾袋相对应的用户信息。

  垃圾分类特别是旧物回收,在广州很多地方也成为常态,目前包括“92回收”、广船环保智能收集等一大批“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模式的APP移动平台已经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据统计,2018年广州全市回收再生资源约282万吨。

  在深圳,“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智慧社区也正形成。垃圾分类领域企业德立信与小区物业结合打造绿色物业智慧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装好后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同时后台大数据管理系统记录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数据,并对社区居民个人投放行为监控。

  截至目前,深圳已搭建起大件垃圾、年花年桔等九大分类垃圾预约回收平台,实现物业管理单位在线预约收运,以及区、街道、物业管理公司三级单位数据联报。

  除国家要求的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外,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范围已经扩大至珠三角城市和韶关、梅州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市。

  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会长陈善坤表示,广东特别是广州在垃圾分类意识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加上广东互联网基础好,年轻用户居多。因此,在发展互联网垃圾分类方面,广东优势明显。但她同时也指出,希望更多企业能参与到垃圾全生命周期链条中。“目前互联网新技术更多是投入在前端的垃圾分类阶段,但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端,需要加快市场化,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可持续推进”。

  掘金蓝海▶▷

  切入垃圾分类各环节创客迈上环保新风口

  在上海,上海金桥公司与支付宝合作研发的一套线下智能垃圾桶,正在进入不少家庭的视野。市民只要用支付宝“扫一扫”垃圾桶上的二维码,将垃圾丢入对应的干、湿、有害等分类垃圾桶中,垃圾桶会自动计算重量并给予用户一定的现金或积分。今年,这一模式在杭州得以复制,未来将在更多城市推广。

  这背后,垃圾分类正在成为环保行业新蓝海,越来越多创客正在从中挖掘新机遇。在垃圾分类的整个链条上,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运输、垃圾焚烧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商机。

  根据试点城市情况,46个试点城市中70%城市通过市场化方式采购垃圾分类运营服务,其中20%城市的垃圾分类运营服务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业内认为,今年起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预期大部分城市将通过市场化方式采购垃圾分类运营服务。

  记者梳理目前各大研究机构的研报发现,垃圾分类将在以下几个领域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一是餐厨垃圾处理;二是环卫设备升级;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四是垃圾焚烧处理。

  “垃圾分类将为市场带来1万亿元左右的增量”,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种永表示,三个细分领域是关注重点,一是有害垃圾处理;二是餐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第三个是环卫设备的产业链。

  根据安信证券测算,到2020年,餐厨垃圾产生量预计将达到11070万吨,即30万吨/天,若实际处理能力能满足每天的产生量,预测到2020年整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市场规模达1524亿元。此外,垃圾分类将利好再生资源回收。根据E20研究院预测,垃圾分类回收将是我国又一个百亿级别的潜在市场,市场空间将在2019-2020年逐步开启。

  ■专家观点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潘伟斌:广东垃圾分类优势明显

  广东省垃圾分类起步比较早,特别是广州、深圳在垃圾分类上有较好的基础。而且珠三角等地年轻人流入较多,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容易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上海这次垃圾分类引发社会关注,借助这一机遇,广东可以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工作。

  但也要注意,不能因上海这次成为热点,就急于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包括人口结构、文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来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有一个过渡过程。

  垃圾分类背后,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垃圾分类市场潜力大,企业和资本进场前要做好准备,要考虑落地区域是否具备发挥技术优势的条件。只有尊重市场规律,将技术、资金与现实需求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产业效益最大化。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彭琳 张子俊

  策划统筹:郑佳欣 何勇荣 伍青


  用好“黑科技” 垃圾渗滤液也能变“清水”

  专家表示,垃圾分类在下游处理环节也能发挥关键作用

  在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粪便污水一体化处理车间,神奇的一幕正在上演——原本黑臭无比的粪便水,经过一系列生化处理和反渗透膜处理后,竟变成清澈透明的“清水”。

  这是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下称“广东环境地质院”)承担的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该院环境工程中心工程师刘兆伟介绍,如今,粪便污水经过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后进入“一体化”处理装置,便可实现粪便水的无害化处理。

  事实上,近日引发热议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垃圾处理的上游环节;隐藏在垃圾处理下游环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水、粪便污水等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重大难题。有专家指出,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对垃圾渗滤液减量将产生关键影响。

  专利技术助力垃圾渗滤液处理

  位于广州市郊的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承担广州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规模最大的卫生填埋场。场内七个填埋区已有六个进入阶段性封场,一个正在使用中,垃圾渗滤液每日超过6000立方米。

  “垃圾填埋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数万毫克每升,氨氮也达几千毫克每升,色度高并且会散发恶臭气味,具有较高含盐量。同时,渗滤液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类物质和较多的致病微生物。如果渗滤液未经妥善处理,对周边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等水体环境会产生严重破坏。”广东环境地质院环境工程中心总经理章志勇介绍。

  对不少垃圾填埋场来说,垃圾渗滤液处理是个棘手难题。过去,主要通过外运或回灌等传统方法处理一部分,环境压力大,效果不理想。由于兴丰填埋场场内渗滤液处理设施产能不足,渗滤液外运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为了尽快消除场内渗滤液储存隐患,填埋场委托广东环境地质院进行垃圾渗滤液处理。

  如今,在兴丰填埋场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车间旁边,可以看到72个高9米,直径3.5米的生化罐。“这就是我们自主设计的生化罐,目前正申请国家专利”,章志勇介绍,“生化罐填料,是我院独创的生物带及高效复合菌,其驯化成熟的生化系统抗渗滤液电导率、氨氮等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生化效果十分可观。”

  此外,垃圾渗滤液一体化处理系统还采用了由广东环境地质院环境治理首席专家许榕博士自主研发的渗滤液浓水零排放和粉末活性炭可再生专利技术。

  “这项工艺应用独有的粉末活性炭再生技术,不需外排废炭,实现活性炭的生态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刘久洪指出。

  “应用这项技术工艺主导完成的垃圾渗滤液一体化处理工程,目前每天可完成2000立方米垃圾渗滤液处理量,经过处理,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浓度降到100毫克/升,氨氮也降到25毫克/升,出水水质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可用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补充用水。”章志勇告诉记者。

  垃圾分好类 渗滤液减量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填埋、堆肥几种,而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

  据了解到,垃圾焚烧场在焚烧垃圾前的压缩环节会产生渗滤液,但一般会及时做好收集,产生的不良影响相对可控。新建的垃圾填埋场一般会采用防渗技术防止渗滤液渗透,在这个前提下通常不会对土壤产生污染。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填埋场设施老化、环保意识不够到位等原因,一些垃圾填埋场没有做好防渗工作,渗滤液就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

  “目前国内通常使用生化手段和反渗透膜处理手段处理垃圾渗滤液。如果使用传统技术手段,往往只有60%—70%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运输到污水处理厂,剩下约30%的浓水就很难再进行处理。”刘久洪指出,这也是目前广东环境地质院所研发技术的优势所在,基本可以达到浓水零排放的水平。

  “垃圾分类在垃圾处理尤其是垃圾渗滤液减量上肯定会产生影响。”在刘久洪看来,近期备受关注的垃圾分类可以从源头处发挥作用,“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成分还是水,如果在垃圾收集环节做好干湿分离,将可以大大减少渗滤液的量。”更重要的是,做好垃圾分类,在前期就将含重金属废弃物等垃圾科学回收,渗滤液的成分也就不会那么复杂,处理难度、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美国等国家在垃圾分类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比如不少国家是从家庭就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比起从垃圾收集环节开始分类效率更高,但也需要一段时间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刘久洪说。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黄叙浩 通讯员 李海湘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