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鸡没有白胡椒,
番茄炒蛋没有番茄,
岭南工艺没有广彩,
麻将彻底消失!
……
这些,你能接受吗?
假如没有“海上丝绸之路”。
前面提到的这些,就会是现实。
广东
是“海丝”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满载货物的商船,
在这里扬帆起航,
与世界往来不断,
它是如何形成?
为何历经千年依然繁荣?
这则短片,
我们带你一起探索——
路从何来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海丝”诞生,也是如此。
南岭以南,是为广东。这里江河交错,水网四通八达,珠江、韩江和粤东、粤西沿海诸河,蜿蜒漫流,奔腾向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南海。这片约3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全部位于热带,一年四季皆可通行。
这,是地利。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南海盛行季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已成定律。待“万里初来舶趠风”,风起帆扬,远洋航行也就有了保障。
这,是天时。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人和。
有大江大河必有大城市。漫长的海岸线、兴旺的聚居地,是港口和城市兴起的基础,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推移——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遣使臣来到徐闻一带,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征途。航船沿北部湾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绕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徐闻古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另一边,位于三江交汇处的广州,是又一个“海丝”始发港。作为“天子南库”,自唐到清,千年不衰。
唐代时,这里设立了市舶司,逐渐成为最大的贸易中心与南海交通枢纽。来到宋元时期,指南针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海丝”得以向西延伸,到达今西班牙的南部。
明清时期,朝廷“海禁”时有,广东却是个例外。
从澳门、广州“二元中心”到广州“一口通商”,从未间断。
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丝路何为
公元571年,一场战争在亚欧大陆打响:东罗马帝国联合突厥可汗,决定给波斯一点教训。而战争的焦点,便是丝绸。
可见,说丝绸是当时世界奢侈品“顶流”,一点都不为过。这其中,海上丝绸之路功不可没。
不只是丝绸,这条路还带火了不少单品,还有走出去的瓷器、茶叶等中国本土特产。
沉睡于阳江海底八百多年的南海Ⅰ号南宋沉船,就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等“顶流”商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直接有力的实物证据。
无论是丝绸还是瓷器,这条“海丝”,见证了中外贸易的繁荣。
再来看看这两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看,左边这幅画,隐藏着不少“彩蛋”:桌面上的中国瓷器、左边壁龛的弥勒佛瓷像、矮柜上的镀金手柄花瓶状水罐;灵活的S形构图,带着中国瓷瓶一般的律动美感。
这幅“中国风”满满的油画,代表着18世纪风靡法国的洛可可艺术。其轻巧优美、精致奢华的风格,深受青花瓷等中国艺术的影响。
有趣的是,“海丝”上的著名外销瓷器广彩,也诞生于这一时期。这一西方特供“高定”,融合了明代广州三彩的工艺和西方“金胎烧珐琅”的技法。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有不少也带有洛可可的影子。
不仅如此,广州城内的光孝寺、怀圣寺、沙勿略墓园等遗迹,是世界三大宗教来华传教的痕迹;遍布东南亚的中式祠堂、会馆和庙宇,是华人华侨海外创业的产物……
从艺术到宗教,再到建筑,海上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它带给世界的惊喜,到今天仍在继续。
“路”至何方
“每天叫醒你的不光是清晨的闹钟,还有早上的第一杯咖啡”,当代年轻人,对咖啡这杯舶来品爱得深沉。
数据显示,全国省市中,广东的含“啡”浓度颇高,华侨爱喝咖啡,将咖啡文化和习惯带回家乡,经过多年发展,今天的江门每年咖啡豆烘焙产能约5000吨,产值约6亿元,江门造的咖啡壶风行全球。
流动的贸易,催生“美酒加咖啡”“茶香飘世界”,21世纪的“海丝”,继续将中国与世界紧紧连接在一起。
一百多年前的广州十三行,“风荡彩旗飘五色”,商贾使节络绎不绝;
一百多年后的广交会展馆,万商云集链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吹拂不息的海风中,时间的新篇不断开启。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主题。共建“一带一路”,广东大有可为。
这是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更是共谋发展的“阳光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从古到今,这条神奇的海路,从来都不是一家的独奏,而是大同的合唱。
站在新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将越走越长、越走越广。
【策划】孙朝阳 曹斯 王海军 赵杨
【监制】张由琼 胡良光 曾强
【统筹】王良珏 张西陆 王勇幸 李细华
【文字】辜继漫 李珩丹 曹斯
【编导】张梓望 许舒智 实习生 朱琦
【摄影】梁钜聪
【剪辑】许舒智 蔡键淋 杨钖圻 郑一见
【配音】王涵琦
【设计】谭唯 潘洁
【运营】尤立川 唐嘉欣 叶永康
【编辑】何志豪
【校对】梁飞飞
【审核】王良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