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携手小康| 毕节:做好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东西扶贫协作,做好“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后半篇文章。

  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的意识里重视故土观念,在一个地方生活得久了,不会轻易变动。但在中国,因为幅员辽阔,有很多不适宜居住、条件恶劣的地方也会有零星的人群居住,易地搬迁是摆脱贫困的第一步。

  贵州省毕节七星关区的柏杨林街道是贵州单体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从2017年开始,七星关区陆续组织34个乡镇近3万人搬迁到该安置点,做好了“搬得出”的前半篇文章。

  东西扶贫协作后,从2020年起,广州市荔湾区对搬迁安置点开展全面帮扶工作,帮助毕节做好“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后半篇文章。

  在毕节柏杨林街道安置点的一间扶贫车间里,缝纫女工们正在熟练地缝制校服,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制作内容,这些人大多是来自安置点的居民。

  这些工人大多是因为家庭原因无法离乡、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三无人员”,通过在扶贫共空间工作,兼顾家庭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些生活上的补贴。

  在这里像这样的扶贫车间有很多,主要从事服装加工、藤艺制作、手工产品制作等,经过简单地培训学习即可上手,还培育了“绣娘”等适合居家工作的手工产品行业,提升大家积极性。

  在毕节,有的扶贫车间受到广东企业的帮扶,为当地居民免费提供电脑技术培训,然后再聘请其做简单的网上工作,通过闲暇时间翻译方言录音就能获得收益。

  除了就业扶持,柏杨林安置点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经常组织家庭医生深入安置点开展医疗服务,宣传医疗卫生健康知识。

  搬迁的居民在这里享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享受医保政策,实现“病有所医”,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在这里,广州荔湾针对街道里的“老幼残”服务需求,建立了全国首家集老人、幼儿日间托养照料、长者饭堂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据了解,60岁以上老人有3437人,儿童10953人,持证残疾人1128人。

  搬迁安置在这里的老人们拥有自己的闲暇时光,可以聚在一起学习乐谱唱红歌。老人们假如饿了,在这里仅花3元钱就可以吃一顿午饭。

  该中心由广州市荔湾区牵头建设运营,由广州、毕节等多家社工机构和团体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及资助。目前已投入财政和社会资金200万元,接受老长幼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慈善捐赠合计175万元。

  据了解,广州荔湾区对柏杨林街道安置点的帮扶工作涵盖了社区治理、长幼残服务、就业、产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等八个方面,已经累计在该安置点已投入财政和社会帮扶资金超过5500多万元。

  易地搬迁,帮助当地群众搬出贫困之地,搬进了幸福之家。

  摄影:鲁力

  策划:朱景

  文字:周存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0111号 粤工商备E01150100007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