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第二十届文博会将于5月23-27日在深圳举行。多年来广东文化产业领军全国,文化领域涌动着新质生产力,即日起,南方+推出“文博会上新”栏目,走访广东文化企业“硬核”新技术。
数智人“艾雯雯”“仝古今”上岗国家博物馆,“ART鹅”成为国家大剧院首位虚拟员工……它们诞生于广州天河区的一家本土文化科技企业——凡拓。
TA们是博物馆里“博古通今”的数智讲解员,是直播间“口若悬河”与文博专家对话的数智网红……用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5G技术、XR等技术,打开文博资源“宝盒”,一批数智人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老朋友”。
本期“文博会上新”,我们走进广州凡拓数创,深度探访文博数智人诞生的密码。
“可盐可甜”的虚拟讲解员
去年,凡拓数创自研数智人“班昭”登上了央视科教频道,作为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进虚拟世界,读懂文物背后历史故事。
数智人“班昭”自诞生起,已“上岗”广州元宇宙乞巧文化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大唐宝藏线上展览,为市民讲述文博知识。在永不落幕的元宇宙展馆中,24小时活跃的数智人可盐可甜,随时随地为游客提供“科技感+人文关怀”的陪伴。
凡拓数创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的数智人“艾雯雯”早已成为网红。去年11月,艾雯雯担纲导览,引领观众沉浸式观看中华文明云展。
一名“博古通今”的数智人是如何诞生?凡拓数创副总裁王筠介绍说,凡拓提供从人物设定、手稿绘制开始,到三维建模、骨骼绑定、布料运算、毛发制作、动作采集、渲染集成等全链条技术服务,通过骨骼绑定、动作捕捉,赋予数智人生动的表情与灵活的动作,让静态的数字模型变成鲜活的人物。借助三维与实景视频合成渲染技术,让艾雯雯走进现实场景。
博物馆AI数智人,通过大模型接入、后台算法训练和“数据喂养”,从而拥有专属的文博“知识库”,真正实现消化知识、理解问题并准确回答。
广州国家版本馆的数字人沁沁为观众实时解答广州国家版本馆相关信息。
无论是博物馆的参观讲解,还是展品历史故事,AI数智人都能娓娓道来。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通过一问一答就可以学到。
打造线上的文物“百科全书”
如果说和数智人的对话有着与人聊天的乐趣,那么AI宋画知识图谱的打开,则让你体验绘制仿宋绘画的乐趣。
王筠介绍说,大部分人都知道《清明上河图》绘制的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但想要了解更多画的背景知识,借助这套AI宋画知识图谱,就可以实现快速检索。
AI宋画知识图谱从外形来看是一块屏幕,通过点击便可以快速生成相关词条的思维导图,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带观众进入蔚为大观的古代历史知识“宝库”。
AI宋画知识图谱由凡拓与湖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共创。凡拓运用AI、3D等前沿数智技术,将文物资料与数据进行整合、收集,构建多方位沉浸式立体文物网,打造线上文物“百科全书”,助力实现文物的检索、宣传和利用。
结合AI技术,宋画知识图谱还支持文生图、图生图、风格定制化等多种功能,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可能性。
知识图谱的运用,犹如点亮观众漫步文艺长河的一座明亮灯塔,打开一条曲径通幽的审美之路。
王筠表示,凡拓数创一直致力于AI、3D可视化技术、数字多媒体集成技术等各类创新技术的研发,20余年的经验积累以及与博物馆专家的深度交流,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数字化作为一种科技展示手段,始终服务于物的本身,为博物馆“物”的信息的阐释传播带来质的提升。
讲好文博故事,用科技助力传统文化“双创”。广东将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生生不息。
【监制】侯小军 李贺
【统筹】李培
【制片】毕嘉琪
【脚本/采写】南方+记者 王芳
【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