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柏油路,走过古巷道,能看到一棵200年树龄的榕树,这里是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红色文化馆旁的小广场。10月20日,新山村20多名党员群众围坐在大榕树下,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度“二十大时光”。
“过去,彭湃烈士在这棵榕树下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点燃农民运动的火种。如今,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沉甸甸的话语令人振奋,鼓舞人心。”摸着村里这棵百年榕树,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感慨道,“过去五年,咱们新山村实现了从‘红绿’融合到‘红绿’生金,走上了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老区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做好做实“红色+”文章
新山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城东南部约5公里的鹿境山下,是全省首批“红色村”。农民运动先驱彭湃曾在这里宣传发动农民运动,广大村民踊跃投身革命。
“谋农民生活之改造,谋农业之发展。”昔日彭湃在《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中的话语掷地有声,至今仍指引着新山村振兴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新山村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擦亮‘红色名片’,做好做实‘红色+’文章。”吕湖泳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规划图,通过“一盘棋”的乡村建设,新山村对村内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开发,拓展“全域红”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新山村已修缮了农会旧址(义平社)、赤卫队部旧址等红色历史旧址,建成一座两层、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新山红色文化馆;串联起吕祖怡故居、吕焕量故居、农军井和农军赤卫队队部旧址等多处革命遗址和烈士故居,建成长达近1公里的红色文化街;以彭湃烈士宣传发动革命时的宣讲地“大榕树”为中心,建成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红色广场;建设了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打造红色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上,新山村结合市场需求,在本土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民宿、农家庄、观光农业和特色商铺,完善红色旅游配套服务,最大限度释放红色产业经济效应。
“2019年开始,我在村里经营了一家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单日营业额超过1万元。除了自己致富,还带动了本村18名村民增收。”新山村村民魏春娜给记者算起了“致富账”。这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村子里游客多了起来,她经营的农家乐凭借本地的特色美食和健康有机的食材,获得了游客的认可,收入越来越高。
延伸绿色产业链条
走进新山村,只见青山环绕,整齐有序的房屋与田园相映成趣,村前景观池鱼翔浅底,一幅望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瞧,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乡村。我们没有辜负彭湃烈士!”看着眼前的美丽村景,77岁的老支书吕念佐激动地说。
近年来,围绕“红绿”融合发展,新山村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结合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旅游土特产营销的产业融合发展目标,该村通过推进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形成生产营销相互促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良好格局。
现在,新山村成立了海丰县新山实业有限公司,与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特约加工厂,由新山实业有限公司统一向村民收购油占米,授权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进行精深加工、产品包装,再由新山实业公司组织销售。
此外,该村还开拓网红带货直播等线上销售方式,助推品牌效应和销售效益双提升,促使特色农产品成为“网红新贵”。目前,新山油占米特约加工厂加工年产值190万元,油占米产业年产值达2410万元。
“我一辈子都在村里,和土地粮食打交道。”吕念佐说,“大锅饭”时代,新山村产粮但不富裕,大家常常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村里的年轻人用一根网线把村里的油占米卖到全国各地,米不愁卖了,钱包也鼓起来了。”
在全面延伸农业一二三产业链条的背景下,新山村现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增加至52家,村民年均收入从2016年8600元增加到2021年2.68万元。
目前,新山村还在积极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鹿境片区为重要节点的“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加快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我们计划打造一个青少年研学拓展基地,以新山村为中心,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预计在2035年村集体收入可以达到500万元。”展望未来,吕湖泳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