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珠海“鲲龙”AG600装配现场:努力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

2022-10-20 07:44 来源:南方日报 王韶江 陈理

10月16日,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工作人员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准确组装、加固零件、检查调整……10月18日,航空工业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下称“AG600”)总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工程师们或钻进飞机庞大的机翼中调试设备,或站在飞机引擎旁边连接管线——经过5个多月的奋战,新的AG600M飞机即将完成总装。

  在偌大的尾翼一侧,一张小型工作台成了大家连日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方“阵地”,来自各党支部的党员以及产业职工聚集在一起,谈感受话落实。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有信心!AG600飞机设计师谢超说。

  拥有超过4000公里的大航程、独特的大通舱结构设计确保一次可救援50人、舱底大型储水箱从水面汲取12吨水只需20秒……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与大型运输机运—20、喷气式客机C919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是我国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如今,在珠海,一颗颗“明珠”接连诞生,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架真正的“中国制造”

  “包括大飞机制造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取得重大成果,让我们团队很高兴,因为其中就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回忆起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时的情景,谢超难掩兴奋。

  航空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排头兵,大飞机制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航空工业水平的体现。

  2009年6月,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AG600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团队迅速组建完成,然而,在国内大型水陆两栖新机研制技术可借鉴的经验几乎是空白,摆在工程师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等待攻克的难关,无论软硬件都有多项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方法总比困难多,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必须把它干好。”恰好同年毕业的谢超,满怀憧憬加入了AG600研制团队,与全国150多家单位、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一道,踏上了这场奔赴蓝天的征途。

  2016年AG600技术验证机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实现水上首飞、2020年海上首飞……在AG600飞机“主研制商—供应商”的“小核心、大协作”模式下,经过上万次试验,飞机的上百万个参数不断得到修正,AG600从一张张图纸蝶变成一架高约11米、翼展约38米的大飞机,冲上云霄。

  AG600是一架真正的“中国制造”,主要机载设备均为国产配套。“没有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保障、没有航空工业多年的攻坚克难,这一切难以想象。”谢超感慨道。

  今年9月,AG600M飞机以全新消防涂装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顺利完成12吨投汲水试验,并签署首批6架购机协议。AG600迈出了市场化开拓和实战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在谢超看来,AG600的诞生,将有力提升国产大型特种民机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努力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在奋进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从独立自主走向创新超越

  AG600研制团队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的队伍,队员平均年龄约35岁,党员约占总人数的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青年党员、华南公司装配中心副主任孙冠杨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事实上,每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机体部件交付厂房里的时候,孙冠杨和同事们都“如履薄冰”。

  “飞机建造的复杂性就在于其配件太多了。比如AG600全机的零件加成品就有将近10万项,涉及基础材料、标准件、发动机、航电系统等一系列配件。”孙冠杨说。

  此外,飞机上各个部件并非简单装配,每一个过程都要以飞机整体结构为基础去考虑。为了确保安全可靠,结构件之间的偏移、蒙皮对接缝的大小,公差都被限定在毫米级别,由此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庞大工作量。

  “我们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老话,‘型号成功我成才’。”孙冠杨笑着说,在航空工业领域,每一个具有突破意义机型的成功,都会带动一批人才成为行业骨干。

  面对研制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急需的航空装备这样的重大任务,团队成员用激情、智慧和担当不断探索创新,勇攀一座座科研高峰,过往研制程序中认知不到位、体系不健全的地方被不断修改完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有段时间,AG600生产车间到了凌晨仍旧灯火通明,设计师、技术人员、装配工人凑在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大家都干劲十足。”孙冠杨说。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从独立自主到创新超越的进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孙冠杨说。

  南方日报记者 王韶江 陈理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