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吴嘉楠 吴明宇 见习记者/宋少航)“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急救英雄’。”今日(13日)上午,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丁邦晗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登台发言后,接受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记者的专访。丁邦晗建议,推动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普及急救常识
营造良好社会急救氛围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器官的衰竭以秒来计。在救护车到达前,如果有懂得急救知识的人先实施有效急救,患者的生存率将会大大提高。”丁邦晗表示,强化急救知识科普,加快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急救”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随着广东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危急重症发生率也将越来越高。未来,仅靠医护人员的急救体系或无法满足群众的急救需求,亟需推动建立老百姓普遍参与、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社会急救大平台。
丁邦晗认为,让老百姓普遍参与急救的前提是加强培训体系建设。他以心肺复苏举例说,“公众掌握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并不困难,如果能够举办一定的培训,大家很快就能掌握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的基本急救知识。”丁邦晗表示,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交系统、物业管理等重点职业人群,遇到危急重症患者的概率较高,可率先将急救常识和技能培训纳入职业培训中。此外,在中小学开设常规急救知识讲座,在高中或大学阶段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让更多人有能力第一时间参与到急救中。
加强队伍建设
推动院前院内急救融合
丁邦晗建议,统筹推进广东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探索设立省级120中心,调配全社会卫生健康资源,制定区域性的标准化救治流程,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衔接,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新型急危重症救治体系,为抢救生命赢得黄金时间,改善急危重症患者预后。
丁邦晗认为,当前,大部分城市急救站点急救网络覆盖还不够充分,急诊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仍有待提高。他建议加强院前医疗队伍建设,对急诊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申报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化急诊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人才从事急诊工作。
“推动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的力量,但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去做。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希望通过履职发声,让有更多人了解急救知识、参与到急救中。”丁邦晗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