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吴明宇 见习记者/宋少航)1月13日上午,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 16名委员聚焦社会热点话题,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建言献策。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万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东在发言中提出,要构筑广东制造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引导全社会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产业、未来产业集聚。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常委、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俞祝良建议,对具有较好基础的行业进行“强链”,对具有一定基础且增长潜力巨大的行业 “补链”,对未来产业领域 “建链”。
建设文化强省,做好“文化答卷”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未来,该如何有效助推广东文化走出去、扬帆出海?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林俊敏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大力培养由“高原”冲向“高峰”的头部创作者,营造吸引全球文化人才来粤发展的创作、生活环境,推动头部创作者不断涌现。
“广东是全国重点侨乡和侨务资源大省,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认为,要加强华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依托与侨相关的著名人物、文物遗迹、历史街区以及侨批档案等,打造侨文化标志性名片,展示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
“传播两岸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两岸农民共同富裕的生动故事,凝聚两岸基层民众的人心和力量。”省政协委员、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方芳建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两岸农企农民长期合作平台,打造两岸农文旅合作发展重点项目,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当前,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驶入快车道,如何让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省政协委员,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新世界中国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表示,高水平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大力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现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在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方面,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建议,要加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统筹领导,并加大有关政策支持力度。大湾区各城市可围绕自身文化特色,依托广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园,增加产业发展空间。
为推进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与港澳的法治协同。省政协委员、广州黑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霄指出,吸引大量“高精尖缺”人才、高端价值的服务业及产业进入内地,离不开政策主导和协调,也离不开法律规范和维护。
为企业发展撑起“暖心伞”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常委、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省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杨小红建议要突出龙头牵引,支持企业在产业链跃迁中“挑大梁”,以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技术创新,走出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之路。
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就业“蓄水池”和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省政协委员,民革省委会副主委、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林奎提出,要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监管模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为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凡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引导,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领军和跨国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省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常委、深圳技术大学副校长梁永生提出要实现“工程问题源自生产、培养方案联合定制、育人资源企业反哺、优秀人才定向输送”的工程人才培养闭环模式。
关心民生,聚焦“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丁邦晗建议,成立院前急救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广东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衔接,为抢救生命赢得黄金时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和“潜力板”。省政协委员,揭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崔建军建议,重点培养高素质村支部书记队伍,引导激励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外地乡贤等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绿美广东,谋划南粤永续发展大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省政协委员,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建议,重点抓好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攻坚,注重发挥绿美广东的综合效益,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粤港澳自然教育品牌,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故事。
在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医科主任秦鉴建议,要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技术攻关,开展重要种质资源、珍稀濒危物种的恢复技术研究,大力推进经济野生动物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优质基因的深度挖掘和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