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年以来,广东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中心工作,全面部署、全力推进,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章。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参事圆桌会——共论广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邀请省政府参事、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2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正式落地,6类在湾区工作的内地人才由此可以获得1到5年内不限次数往返港澳的通关便利。这是“软联通”的又一创新举措。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稳步实施,湾区内的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日益便利。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要求,要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政府参事徐春建,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佳、梁建伟结合长期调研和观察,建议充分发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政策优势,先行先试,深化软硬联通,让人员通行更便利,要素流动更畅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
抓住三大平台发展机遇先行先试
南方日报: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可以从哪些切入口重点发力?
刘佳:2022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运作的首个完整年度,合作区澳资澳企数量明显增长,澳门居民持续融入,“一线”横琴口岸二期工程和“二线”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主体工程全面建成,具备封关运作硬件条件,“澳门新街坊”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建成,这些新变化都为横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推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和抓手,可以充分借助澳门对接国际、融通世界优势,以制度创新促进各类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激发合作区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动力。特别是“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后,横琴将获得趋同澳门的产业发展环境、生活环境,这是横琴的独特优势。建议用好用足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对接澳门自由港经济制度基础上,主动探索延伸合作区改革创新边界和权限,借助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重点在社会民生、产业发展等突破难度小的领域,率先建立适应合作区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体系。
徐春建:要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要充分重视法律制度和法律服务的保障作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是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具有先行探索的使命,应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发展,一方面建议在探索审判体制改革时,做到既符合一般体制机制的设计,又结合湾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加重涉外商事审判力度,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审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在前海建设全国最大的域外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推动根本解决涉外法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率先探索域外中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合法权益保护的方法和路径,提升域外法律服务能力。
梁建伟:交通运输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主骨骼系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目前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仍缺乏统一完善的制度设计和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建议建立高层级的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政策、规范、标准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
实现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张网”规划
南方日报:新阶段,基础设施“硬联通”应如何进一步深化?
梁建伟: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对推动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提高湾区城市竞争力,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便利市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大湾区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分别由多个不同投资建设主体负责,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独立性较强,缺乏统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加之大湾区轨道交通枢纽衔接不足,乘客换乘便利性不够。
因此,建议参考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做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议由省发展改革委或省交通运输厅牵头,设立轨道交通专业技术委员会,作为轨道交通专业技术咨询机构,统筹指导各铁路专项规划和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张网”规划、统一标准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加快建立大湾区捷运体系,建议在政府的指导下,组建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联盟,通过多运营主体的管理协同,实施行车组织一体化和运服联合互动,实现旅客联程运输和“一张票”目标。
刘佳:推进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湾区居民同等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建议在横琴、前海、南沙等重点区域加快推进高品质住房、教育、医疗、商贸、文化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集聚国际优质医疗、教育、商贸资源,积极建立对接港澳的民生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丰富各类通勤供给保障,降低生活成本,全面提升人才“黏性”。
徐春建:通行便利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一大前提基础。建议粤港澳三地加强对接,出台更多高效便捷的跨境管理措施,特别是在简化粤港澳跨境车辆办牌、备案等手续流程,自主通关设备应用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推动各类要素在湾区内便捷流动。
与港澳联合探索三地调解员统一管理机制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软联通”如何提速发展?
徐春建:近几年受疫情和多方因素影响,内地与香港、澳门前期已达成在送达取证、仲裁、保全等司法协助事项上的安排未能完全落地。因此在推进“软联通”上,首先,建议进一步深化涉港澳案件当事人转交送达、律师费转付、诚信答辩等改革和规则衔接,通过交流协商形成细化操作规程,确保已达成的措施早日落地实施。其次,建议加快在前海设立深圳商事法院,作为中级人民法院级别的专门法院,专职审理全省涉及跨境商事法律规定冲突的商事纠纷一审案件,并承担健全和创新粤港澳跨境商事领域司法协助机制的任务。
此外,建议加强配套政策落实,在完善港澳地区陪审员制度基础上,以前海法院和深圳商事法院为试点,探索聘任爱国爱港爱澳、具有中国国籍的港澳地区退休法官或其他法律界专业人士担任任期制法官。由省法院和省司法厅牵头与港澳联合探索三地调解员统一管理机制,推动粤港澳三地诉讼、仲裁、调解等纠纷解决规则进一步融合对接。
梁建伟:交通运输行业从分散管理走向综合管理是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趋势。建议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交通管理模式变革,推进粤港澳三地交通领域标准互认、规则衔接,确保大湾区各类交通设施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刘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作后,与澳门的体制机制对接需求将更为突出。建议以重点项目、平台为切口,率先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贸易规则、公共服务等方面规则衔接,形成经验,并逐步在合作区推开,发挥好推进“软联通”的“试验田”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 通讯员 邹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