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婆婆,饭菜来了,今天吃豆腐猪肉!”话音刚落,一辆载满饭盒的摩托车稳稳停在80岁老人卢亚云的家门口。穿着蓝色背心“送外卖”的,是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的“90后”社工刘华达。
5月19日中午,连樟村90后社工刘华达将饭菜送到一位老人家门口。
2021年3月,连樟村老年乐膳馆正式“开业”,每个工作日为村中110名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路途较远不能堂食的,就由村干部和社工送餐到家。如今,连樟村所有的村干部,都当起了“外卖员”。
5月18日中午,连樟村党员干部陆志坚开车为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送午餐。
暖心之餐
每天上午9点前,一辆送货车就将新鲜食材准时送到连樟村党群活动中心,老年乐膳馆就设在这里。
拣菜、洗菜、切肉、淘米、做菜……上午10点,村里请来做饭的几个村民们就忙碌起来,为老人们准备饭菜。
连樟村山多地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有的靠上山砍竹笋为生,有的到镇上务工,往往要早出晚归。家中高龄老人如何解决午餐,成为一个麻烦事。
“那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中午只有自己在家,午饭只能随便对付,大多过于简单、缺乏营养,有的老人甚至吃口热饭都难。”连樟村党总支委员陆国威说。
5月19日中午,连樟村村党群活动中心,老人食堂外已有不少老人家在排队等候。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视察时表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连樟村依托土地、山林资源,引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玩具加工厂、乡村振兴学院、生态茶园基地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
“这几年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村集体经济有了基础,我们也想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说。
5月19日中午,老年食堂的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们打包午饭。
通过摸排调查,连樟村决定以村集体经济支持为主,整合社工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等,开设老年乐膳馆,为村中110名70岁以上的老人在工作日提供免费午餐。
“考虑到老人家大多牙齿和肠胃不好,我们选菜、做菜以软、烂、少盐、少糖、少油炸的饮食为主。”陆国威说,乐膳馆为老人们制定了营养菜单,饭菜一周不重样。
解忧之路
中午11时30分,乐膳馆的大厨房里,传出阵阵香味,猪肉炖豆腐、炒青菜在锅里咕嘟嘟冒着热气。待一份份饭菜打包好,刘华达便跨上摩托车出发了。
连樟村下辖17个自然村,位置比较分散。对于家在1公里外的老人,免费午饭都送餐到家。
送餐有两条线路:东线路有6条村,人多途远,最远的8公里,要送约50份,就开小车送;西线路有2个村小组,需送30多份,路窄弯多,要开摩托车。
加入“外卖员”队伍的,包括所有的村委干部共10人,还有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社工等5人,轮流排班,每天2人。
5月19日中午,连樟村社工刘华达骑着摩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给老人送餐上门。
无需导航,沿着蜿蜒山路行驶5分钟后,刘华达的摩托车就到达了沙潭村小组的卢婆婆家。
卢婆婆与大儿媳李文化生活在一起。李文化的丈夫早年去世,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孩子,为了养家,她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才回来。
以前,每天中午卢婆婆只能自己做点简单的饮食,如今每天都能有营养丰富的热饭菜送到家门口,她十分满意,儿媳也放心了。
领到饭菜的老人在家吃饭。
领到饭菜的老人在家吃饭。
“感谢你,小伙子,进来喝杯茶。”卢婆婆拄着拐杖,一边接过饭盒,一边招呼刘华达进屋休息一下。
“不了,我还要去送饭!”刘华达跟卢婆婆告别后,又骑上摩托车出发了。
到了塘汪村小组,远远就看到几个老人坐在树下等待。“饭菜慢慢吃,多喝水。家里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吗?”刘华达麻利分发饭菜的同时,不忘“多问一嘴”。
“有的老人独居在家,孩子在外务工可能几天才回来一次。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我们能解决的,就尽量解决。”刘华达说。
清远英德连樟村,该地多山地,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
送餐之路因此也成为了“解忧之路”:他们不但会顺手帮老人们换灯泡、调整电视信号、办理社保年审等,也主动收集村民生活诉求。
之前汛期,刘华达在送餐时,就有老人就反映家里的房子有小面积渗水,他将情况报给村委,村委立即安排人上门修补好房顶。
5月19日中午,抵达送饭地点后,连樟村90后社工刘华达从摩托车上为老人取出饭盒。
送餐2年多,刘华达与老人们也结下了感情。“刚回村里工作时,很多老人我都不认识。现在我每次去他们都拉着我‘唠叨’。”
“让老人中午都吃上热饭菜,我们党员干部心中也热乎乎的。”陆飞红说,下一步,连樟村将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老年乐膳馆坚持做下去,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
拍摄:王良珏 张迪 通讯员 黄振生 徐英豪
文字:陈咏怀 李秀婷
剪辑:王良珏 龙达洋
设计:潘洁 谭唯
校对:黄买冰
统筹:李秀婷 李细华 刘秋宜 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