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准确领会民生幸福标杆的定位,全力支持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以民生为切入口,抓住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更高水平”究竟是怎样的水平?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探索并提供示范的。对此,《意见》从定位和方向上作出了明确:“树立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创新创造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深圳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但与全球一线城市相比,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任务相比,不论是基础教育资源还是高等教育资源仍显不足,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仍不够突出。支持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就要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立健全适应“双元”育人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标志。与教育类似,深圳的医疗事业发展,近年来也取得了飞速发展,高水平医院建设步伐加快,“罗湖医改”模式全面开花,但仍滞后于人民的期待和先行示范区的要求。支持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就要提升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医疗机构,为港资澳资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便利;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
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之依、民生之福。深圳是外来人口大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这两大特征决定了深圳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必须有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方不负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支持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就要结合深圳市的两大特征,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构建高水平养老和家政服务体系,推动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率先落地,形成以社会保险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同时,要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力支持深圳树立民生幸福标杆,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