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抢抓农时,奔波在下乡开展农情调查的道路上。农田蓄水是否充足?犁地耙田进展如何?农用物资是否准备到位?他深入阳江市的农作物试验场和高质高效栽培示范点等,细细检查备耕情况。
成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黄显良深感荣誉与责任并存。赴京参会前夕,他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把双脚“扎进”泥土里。他说:“我要反映农民兄弟的心声,为农村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履职目光始终聚焦农业农村
阳江水稻一般上午9时开始开花,每年到了相应季节,为了观察水稻开花,黄显良常常一早便驱车赶往试验田。他说,“脚下有泥、披星戴月”是农技人的工作常态。
这份毅力和执着也被黄显良带到了政协委员的新身份中。作为省政协委员,他在履职期间共提出了9份提案和3份意见建议。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干部队伍建设,从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后续管理到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黄显良时刻将履职的目光聚焦在农业农村。
“只有走得更广、看得更多,我们的提案才会更到位、更充实。”在田间,黄显良戴着草帽,边调研边记录试验作物生长的情况,或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问题。
如何管好用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便是黄显良曾特别关注的话题。
“项目光靠建设还不够,管护还要到位。不少公厕、文化室等公共场所设备管理有漏洞,造成功能缺失。”在调研中,黄显良发现部分设施亟需匹配管理经费和人员。
在2020年省两会上,黄显良建议加强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后续管理,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强调“三分建、七分管”工作理念。2021年,他紧抓不放,建议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机制有效衔接。
黄显良的提案抓住了农村发展的重点难点,得到积极回应。2022年,广东印发《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不被侵占、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利用好政协平台,能够有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看到项目后续管护运营有了着落,黄显良履职的热情更足了。
用提案“组合拳”求解丢荒难题
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黄显良发现,不少山区农村出现丢荒撂荒的现象。黄显良牢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针对这一问题,他计划在更高的履职平台上打出提案“组合拳”。
“以前农田灌溉依赖山里的小山塘、小水库,如今这些地方不少被开发成为小水电站,储水灌溉的作用被削弱。”黄显良分析出现干旱丢荒的原因。
尽管已是在农作物培育方面深耕30余年的“老兵”,但在水利领域,黄显良自称只是个“门外汉”。为搞清水利建设情况,他走访请教水利部门专家。“如今我们有了核电、风电,相比之下,小水电站的运维成本并不低。”黄显良摸清了门道。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在农田周围修建蓄水池,更重要的是解决水源问题,因此,何不恢复水塘水库的蓄水灌溉功能?”黄显良建议,从源头做起、从农村水利入手,解决耕地丢荒撂荒问题。
农技人才稀缺、劳动力流失是造成耕地丢荒的另一原因。
农村如何能够留住人才?黄显良认为,激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是必然选择。他说:“不管是科研环境、工资待遇还是发展空间,都要做到让年轻人真正安心留下来。”
随着一次次调研走访的深入,更多的提案正在完善。解决丢荒田难题是他提案的聚焦点,而乡村振兴是他更大的梦想:“希望结合我的专业所长,助力农村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田间地头是他真正的办公室
走进黄显良的办公室,一眼便能看到墙上挂着“春华秋实”四字,这也是他心中始终装着的愿景。随手翻开他身边一本本田间调查记录本,页边早已泛黄,其中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瘟病监测情况、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数据等。
黄显良告诉记者,在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才是他真正的办公室,即便周末也不例外。
接受采访前,黄显良连连表示“很紧张,怕说不好”。然而一聊到农业农村的时候,他便滔滔不绝,尤其谈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黄显良带着憧憬:“光鼓励号召还不够,得拿出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才能为农村争取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