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青梅奔赴清远、湛江、河源等地市的生产一线,为当地提供家禽产业发展技术指导。
往农村跑、和农民交流、用技术为产业发展赋能,这是谢青梅一直坚持的事。长期和“三农”打交道,她在思考: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难题,要如何破解?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是建设扎根基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关键之举。”谢青梅说,同时,还要解决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用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等关键问题,锻造一支厚植“三农”情怀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谢青梅。 受访者供图
让广东家禽走向全国
2月3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广州酒家集团与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这意味着,定制化的清远鸡产品将走进广州酒家。清远携手广州酒家,不仅要成为其食材的供应基地,更要联手打造高标准的产品,提高清远鸡产品的知名度。
在现场,为双方牵线搭桥的谢青梅很激动,“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振兴,农民才能增收”。
谢青梅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她带领团队长期聚焦于家禽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黄羽肉鸡精准营养需求与无抗饲料研制、屠宰加工及预制菜研发等领域,开展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全产业链的资源链接,助力广东家禽走向全国。
说起养鸡产业发展,谢青梅滔滔不绝:“清远鸡生产规模大、屠宰加工技艺成熟,但目前还缺少爆款产品。而湛江鸡产业发展,亟须解决有品牌无品种的难题。”
谢青梅团队正攻坚湛江鸡产业技术难题,加快培育优质高效的湛江鸡配套系。
“良种攻关是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谢青梅说,接下来,团队将聚焦核心种源,着力推动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更多优良的品种。
畅通基层人才成长渠道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长期和“三农”打交道,谢青梅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缺技术,更缺人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谢青梅说,目前乡村振兴队伍存在结构“老龄化”、城市人才难“本土化”等问题,亟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她调研了解到,广东等多个省份已开展了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农村中小学教师等工作,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但人才的缺口还很大。”谢青梅建议,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共同体”,培养能真正扎根基层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目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还有深化空间。”她建议,在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和专科等三个学历层次,按照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类别,如后备干部类、农业技术类、师范类、体育类、医学类、法治类等,依托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体系。
“让人才长期扎根基层,‘有发展’是重要保障。”谢青梅说,同时要围绕招考、培养、毕业分配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制定管理办法,特别是要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只有让人才在基层有发展空间、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才能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记者手记
一位科学家的“三农”情怀
和“三农”打交道多年,谢青梅的“三农”情怀深厚。
“培养农业人才,要厚植‘三农’情怀”“‘三农’情怀不牢靠,农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不过关”“只有厚植‘三农’情怀,才能真正为农村服务”……在采访交流中,谢青梅6次提及“三农”情怀。
她这样要求学生,也这样身体力行。
“到基层去,就恨不得直接帮农民养鸡。”她说,农民没有技术,又难以承担亏损风险,希望自己发挥技术优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了帮助农民打开销路,她还出镜当主播,直播“带货”,为产品代言。
当选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也在思考,如何为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建言献策。她立足本职工作,倾听基层声音,和同行同事讨论,关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种业创新能力提升、耕地保护等诸多问题,希望为“三农”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抽空接受本次采访后,谢青梅又马不停蹄赶往河源,开展成果推介和技术帮扶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