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唐丽萍)人才大潮涌珠江。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广东在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紧紧围绕产业布局优化技能人才结构,推动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新时代高技能大军。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教师杨登辉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当选充分展现了国家对制造业技能人才的认可。
训练中的杨登辉。受访者供图。
新“履”程要传递好一线呼声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杨登辉依旧忙碌在交流调研的路上,他常与技工院校老师、校长等专家交流,听取他们对技工教育的看法,也和他们探讨技工教育的未来。他积极与企业技术员工、技工院校学生交流工作和学习,获取他们“第一手”的反馈。在他看来,这些走访调研都将成为他建议的重要“灵感来源”。
经过他的观察和调研,他发现,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仍然存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深度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杨登辉建议,要进一步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动力度,企业要增强参与技工教育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到院校教学、人才培养,院校也要主动走进企业开展调研,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同时,他认为,要加强校企师资交流,院校要引进企业技能大师进课堂,也可以将技工院校的教师送进企业培训,共同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杨登辉建议,要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一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一定投入,但是它可能撬动数百倍的经济价值。”杨登辉说。
面对目前技能人才进入社会后,在薪资待遇、社会认可度、职业晋升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杨登辉还建议,要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的上升通道,吸引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技工教育要紧跟企业技术变革
“当下,坚守制造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现在的工厂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技能人才需要的是智能化、大数据等知识,只有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现在的企业发展。”杨登辉在谈到企业需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时说。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工业机器的“使用者”,到现在的工业机器的“管理者”;从过去的会“用”设备,到现在的会“升级”设备。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关键就是把握好企业技术变革的脉搏。当下,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最稀缺的,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条人才和产业的共同成长之路。
杨登辉还介绍到,现在,企业的技术变革、产业升级转型非常快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怎样能够快速地在企业岗位之间转换,也很重要。他希望技能人才在学校完成基础培养之后,企业能够再对技能人才进行岗位培养,这样才能使人才和企业更匹配。
“比如说以前我学会钳工或者某种技能,或许一辈子都只在这个领域上深挖。但现在我们不光是要深耕当下的领域,还得想多方面拓展、延伸,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提升。”在杨登辉看来,技能教育的这个转型过程就像是将单一用途的“U盘”升级到自带芯片的智能操作系统。培养技能与企业技术融会贯通,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才是现阶段技能教育的目标。
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再到成为技工院校的老师,杨登辉是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获益者、传承者。现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踏上新的履职之路,将立足自身领域细心观察,认真倾听一线呼声,总结所见所思,希望能用建议为技能人才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年轻人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