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喜迎二十大】五彩连山展芳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六十周年发展纪实

2022-09-08 16:19 来源:清远日报

T42.png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62年9月26日,是全国唯一以壮瑶为主体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广东省第一,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拥有“中国气候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岭南避暑之都”“岭南赏雪胜地”等荣誉称号。

  60年峥嵘岁月,60年砥砺奋进。连山一路走来,初心不改,历久弥坚。

  60年来,淳朴的连山人民,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壮瑶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描绘出一幅五彩新画卷。

  一组数据显示连山60年来的山乡巨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2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8倍;农民收入增长150多倍;全县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客车覆盖率均达到100%……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连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奋力开拓前行,谱写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史诗。

image.png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韦光致 摄

  交通面貌实现蝶变

  连山,山高谷深,虽为古通道,历史上交通却极为不便。今年78岁的陆上美,是连山交通运输局的一名退休工人,他见证了连山交通60年来的沧桑巨变。他回忆道:“1962年,那时县里的公路交通十分落后,道路破烂不堪,遇到大雨一冲就坏掉,别说通车,走路都不方便。”

  数据显示,1962年,连山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85.5公里,无论是国道,还是省道、县道、村道,均为四级或等外砂土公路,部分为木架桥梁。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运输能力十分低下。

  途正定可登顶,行稳方能致远。近年来,连山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步入快车道,全面推动农村公路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二广高速连贺支线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正在进行中。这些都为打造幸福、宜居的连山“加码”提速。

  近年来,连山共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70多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75.5公里,改造危桥4座、新建独立桥梁10座。县道全面消灭砂土路,1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底化。2014年底开通二广高速公路,连山融入了珠三角3小时经济生活圈。

  如今,连山已是广东省西北部连接“两广”、贯通湘粤的交通中枢,区位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2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13.942公里,乡镇通公路率达100%,建制村及200人以上自然村通公路率达100%,公路通车里程是1962年的5.93倍,初步形成了以二广高速公路、国道323线、234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基础的路网格局,全部实现了通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

  2020年12月,连山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国道234线连山段被评为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连山初步形成了“内联外通”、往来便捷、日臻完善的路网格局。

  陆上美说,现在的连山,公路已经串起了秀美壮乡瑶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益便捷的交通给全县各族群众带来新生活、新产业、新面貌,公路通了,发展的天地更加广阔。

  “农文旅体”跨越发展

  “回到连山,我就想打开车窗,呼吸家乡的新鲜空气,这几年家乡变化太大了。”8月初,常年在广州做生意的连山人王利在县城的一家茶餐厅,和几个朋友聊着家乡的趣事时,最怀念的就是家乡沁人心脾的空气。

  王利的感觉是对的,连山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全域负氧离子水平整体较高,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优,森林覆盖率多年居全省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岭南翡翠绿洲”。

  60年来,连山的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前行,相继关停了境内全部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农业面源污染也得到有效治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连山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近年来,更是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在农业方面,实施“321”产业发展计划,以有机稻、高山茶、生姜、山苍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种(养)植规模持续稳定。目前,全县有省、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4家;绿色食品认证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个;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连山坚持走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尤其是依托清远市百亿产业之一的连山丝苗米,更是得到大力发展,形成规模化的丝苗米产业。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太保镇黑山梯田、欧家梯田不仅是连山丝苗米省级农业产业园种植基地,更是全省文明的梯田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地。永和镇蒙峒古村被列入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吉田镇茶联村云上瑶家和禾洞镇禾联村政岐围屋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连山更是突出民族和生态优势,打响旅游品牌。2021年,连山凭借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连山壮歌)之乡”称号。

  如今,连山拥有广东省首个以县城为主体打造的国家AAA级景区——壮瑶山城景区。而且,这里正不断擦亮“中国氧吧之城、岭南避暑胜地、壮瑶风情之都”三大品牌。

  社会民生事业成果丰硕

  今年5月中旬,连山福堂镇梅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光宾不慎受伤,在县医院做了手术,总费用两万多元,经过医保报销后,个人仅需要支付1000多元。他说,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其实,他眼中的好政策正是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社会民生事业在连山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

  60年来,连山社会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连山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总人数为90159人,参加职工医保总人数为17254人,基本实现医保全覆盖。报销比例逐年提高,目前,乡镇卫生院住院可报销90%,县级医疗机构可报销75%,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可报销6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60年来,连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尤其是1982年至今,连山的教育经费连年增加,各级各类学校数、在校生人数大幅攀升;完成了普小、普九、改薄和普高等重大任务。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1962年,连山全县有完全中学一所,初级中学2所,全县小学16所;县机关托儿所1所。2022年春季学期,全县高中一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18所,公办幼儿园11所,民办幼儿园16所,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幼儿共计两万余人。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连山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尤其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连山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1项:传统舞蹈《瑶族小长鼓舞》;省级有传统音乐《瑶族八音》,民俗《婚俗(过山瑶婚礼)》《牛王诞》等4项。完成拍摄的首部非遗题材和民族题材电影《抢花炮》入藏国家电影档案。出版了《连山民族民间艺术集锦》《连山民歌集成》等非遗相关书籍。壮族歌曲《敬你一碗壮家酒》获得省级金奖。

  连山还建设了一批非遗工坊,如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壮瑶宝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培养了一批非遗艺人、自主创业者;开发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创意礼品等。

  对于民生,连山在投入方面毫不吝啬。2021年,全县全年民生支出15.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71%。积极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及“电商培训”等工程,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7月下旬,盛夏时节,连山上帅镇连官村委会乙鸣村,全部硬底化的村道,漂亮的小洋楼,篱笆围起来的小菜园里,香葱、生菜等蔬菜郁郁葱葱。整洁有序的村巷里,不远处山林里传来鸟鸣和村里的狗叫声,打破了宁静。

  村民陆如坚的一幢三层小洋楼,和全村其他房子一样,全面装上了带有壮族特色的外墙,阳光下,耀眼夺目。像陆如坚一样拥有漂亮小洋楼的人家,全村共有17户,整个乙鸣村共有23户。村民小组长杨昌年骄傲地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为村民地少,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在附近做生意,“总之,这十多年来,大家都富了。”

  从农村到城市,60年来,连山人民生活蒸蒸日上。1962年,连山建县伊始,全县户籍人口仅有5.25万人,经过60年的繁衍生息,目前全县户籍人口12.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0.11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42.12亿元,增长382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62年的0.08亿元、0.013亿元、0.01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03亿元、7.18亿元、23.91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由1962年的6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2.2亿元。2021年,连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853元和16788元,农民收入比1962年增长150多倍。

  消除贫困,连山也没有落后一步。尤其是在2016—2020年,连山充分利用好上级专项资金,采取产业帮扶、金融帮扶等多项措施,让全县有劳动能力的656户2683人,无劳动能力的478户640人,在2020年如期100%实现脱贫。

  连山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末,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8辆。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体现在寿命上。全县人均预期寿命由1962年的48.5岁增加到2021年的71.1岁。

  为了让群众拥有更好的生活,连山不断建设美丽家园。目前,全县49个行政村467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人畜分离、家畜集中圈养自然村467个,完成率100%。完成污水收集自然村441个。完成垃圾收运处理体系467个,建成垃圾收集点自然村467个,完成率100%。村道路面硬化(村委会通自然村)467个,完成率100%。完成集中供水自然村467个,完成率100%。

  民族团结事业蓬勃发展

  连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居住有壮、瑶、汉、苗、侗等23个民族。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中央和省、市大力扶持下,连山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连山多民族融合发展,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5项。积极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连山代表广东省参加花炮、陀螺、表演项目等3个项目,其中《壮乡板鞋乐》获得表演竞技类二等奖。

  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明显。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连山共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金超过一亿元,超万人次的学生从中受益。

  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15年至2022年连山共获得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近三亿元,重点用于民族特色美丽城乡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连线连片开发、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太保镇黑山村委会5个自然村、永和镇永梅村委会3个自然村等连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小三江镇鹅步壮族新村、大风坑温泉旅游度假区中11个村和三江花海温泉小镇3个村的连片村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全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

  多年来,连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水和水利方面,2020年已完成全县20户以上的420个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100%,2021年新增20户以下的58个自然村(共1036人)开展集中供水建设工作已完成。

  有志者事竟成,众行者必致远。

  站在建县6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连山奋楫扬帆,开启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连山,已吹响新时代发展号角,正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疾行,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连山名片

  相关荣誉:“中国气候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森林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之地”“国家卫生县城”“岭南避暑之都”“岭南赏雪胜地”等称号,并多年位列“全国百家深呼吸小城”榜前茅。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山大米、大肉姜

  来源:清远日报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廖智晟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