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将国际视野与中国法律语境相结合,给出中国法院的思考和方案,受到国内外赞誉时,我坚信,中国法院和法官拥有解决国际难题的能力和智慧,也有走上世界舞台、参与全球治理的使命和责任。”已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执着耕耘20个春秋的肖海棠始终这样认为。
20年间,屡办大案,主审华为与三星、华为与IDC等多宗具有国际性影响案件,为行业划线定则、竖起标杆。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大大小小的荣誉既是对肖海棠业务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她公正高效办案服务人民的赞誉。
跨越太平洋的专利较量
知识产权审判涉及国家利益和市场博弈等方方面面考量,要求审判者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
2013年,已在这片领域摸爬滚打近10年的肖海棠,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艰巨挑战——主审华为诉美国IDC公司案。
案件涉及国际社会公认的最为前沿的知识产权审判难题,不仅在我国尚无先例,在国际上也未达成共识;同时,该案也是中国企业向外国企业提起的第一宗反垄断诉讼,不仅关乎涉案企业的合法权益,更事关中美两国知识产权布局和利益博弈。
“我深知其中的份量和责任,也清楚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为此,肖海棠拿出了当年攻读博士学位的劲头“死磕”:资料太多,就多看几次;焦虑失眠,就爬起来继续,直至凌晨……
那年国庆假期,肖海棠一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看行业背景,看类似案例,看国际商业惯例和规则,将中英文各类材料、案例、报告摆了一地,反反复复思考验证。
“闭关”第五天,她突然感觉,“通了!”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她还止不住地兴奋:“案卷铺满了书桌和地面,坐在地上环视,充满了胜利感与成就感!”
最终,肖海棠不辱使命,将全球思维、国际视野与中国法律语境相融合,认定美国IDC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需赔偿华为经济损失2000万元。
该案判决受到中央电视台、英国《金融时报》等中外媒体的追踪报道,并赢得了知识产权界的积极评价。业内人士认为,该案树立的相关裁判标准对我国乃至世界知识产权领域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后,该案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热点案件,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将之评为全球年度案例。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将此案作为过去五年审理的25个典型案件之一进行推介,并高度评价其“证明世界知识产权领域最前沿的法律问题,人民法院也能审理。”2018年11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收录中国40个重大司法案件,华为诉美国IDC公司案名列其中。
令世界瞩目的巨头和解
司法审判工作犹如攀登高峰,迎接难题和挑战是工作常态。对于一名知识产权审判法官来说更是如此。
当三个小推车齐刷刷将283册卷宗推到肖海棠面前时,正值世界通信领域战略布局和市场博弈阶段,华为与三星双方此前已就专利交叉许可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并在全球范围内提起互诉案件达44起。
更为棘手的是,该案在我国国内一审宣判后,美国法院即作出禁诉令裁定,要求华为不得在美国法院作出裁决前申请执行一审判决。
“挑战比上次更大。”肖海棠解释说,“一方面,在40余起案件中,我手上的两案是唯一进入二审程序的,示范效应不言而喻;另一方面,美国法院直接对该两案一审判决作出了禁诉令。这意味着,即使二审判决作出,也可能面临无法执行而被架空的问题。”
如何处理这起大案,考验着中国法院的智慧,同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针对复杂的形势,合议庭作出了“调解与判决同步走、两手抓”的决策。为避免陷入被动局面,肖海棠和团队成员连续几个月没日没夜地研究问题、制订方案,最终争分夺秒赶出了两案的裁判文书初稿。
而在此时,一直停滞不前的调解僵局,也因时局变化而开始出现转机——双方当事人同意再次谈判。
是直接作出判决,还是转而推动调解?肖海棠和合议庭同事选择了后者。
在合议庭的全力推动之下,华为三星就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必要专利达成相互许可,双方的全球44起纠纷得以“一揽子”和解,美国法院的禁诉令因此失效,危机得以全部化解。
将调解工作做到最后一刻,促成华为、三星所涉相关纠纷全球和解的最后成果,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赞誉声纷至沓来的当时,肖海棠不时还会想起,那份未能面世的长达40多万字的判决书。
“加了60多天班,这份裁判文书还是被锁进了抽屉。”书记员孙燕敏回忆说。也有团队的年轻同事感到有些遗憾:“一份直面国际难题的判决书,远比调解书更能证明我们的业务能力。”
“确实还有点心痛,因为撰写裁判文书下了很大的功夫,自己也很满意。”肖海棠坦言,“不过,对于行业标准和规则树立来说,个案判决固然很重要,但在实质化解纠纷、促进后期合作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前,调解确实有着判决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一揽子”调解方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法院解决国际纠纷的智慧和担当。
富有生命力的“海棠依旧”
在一场知识产权行业论坛上,一名企业代表曾发言:“我国技术长期落后,企业想争取发展,需要付出非常高的代价。我们之所以想在国内打官司,就是希望中国司法把旧的不合理的秩序打破,建立一个新的公平合理的秩序。”这段话让肖海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新的秩序要如何构建?如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这需要贡献中国自己的司法方案。
于是,她和同事们根据行业调研情况和司法审判实践组成课题组,尝试制定《关于审理标准必要专利纠纷案件的工作指引》,为全球通信领域出现的标准必要专利纠纷,提供中国法院的解决思路。
《指引》发布后,获得了国际知识产权界的肯定。英国高等法院法官理查德·阿诺德赞扬称:“这是一个浩大得令人惊讶的工程,其中很多内容对我们来说都有非常好的学习价值。”
今年3月,肖海棠调任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专利庭庭长。“这里的案件类型更多,案情更复杂,百姓日常手指间与航天芯片星空下的科技创新无所不及。”
平台的转变,带给肖海棠的是体验和视角的双重转变。问题不一样,挑战也不一样。大量接触案件细节和当事人的机会,使得肖海棠逐渐站在了行业一线最近的地方。
在审理的几宗关联案件中,肖海棠发现,欠缺规制的商业性维权引发的权利滥用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当前,她正结合审判实际,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和商业性维权方面的调研。
知识产权审判是一个天天与创新打交道,最前沿、最动态发展的领域。“总会遇到新的领域、新的事物、新的规则跳出来挑战你的思维和能力,即使从业20载,我依然以一个‘小学生’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案件。”
在肖海棠看来,并非每个知识产权案件都如华为三星纠纷那般惊心动魄,但即使看似普通小案,也关系行业的存续和发展,处处都是大学问,需要大格局、大境界,大情怀。
“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20年,有幸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未来,我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维护国家利益、护航创新发展不懈努力,让中国法治强音更加铿锵有力!”肖海棠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人物简介
肖海棠,女,广东大埔人,1977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法学博士。200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专利审判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双百政法英模、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等称号。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