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多地非遗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古韵新风过大年

2023-01-26 07:38 来源:南方日报 吴思旻 潘俊宇 陈泽铭等

  梅州大埔县花萼楼上,游人“行香”“叩许”祈福来年好运;东源县漳溪畲族乡,200多人一同跃入鱼塘收获兔年第一网鱼;普宁街头,“00后”英歌舞者的表演振奋人心,让这项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出圈。

  “久违的年味回来了!”旅行过年、年货集市、打卡文博胜地……新年俗、新年景、新年味,尽管人们欢度春节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不变的还有新年俗里的“老味道”。

  瑶族同胞拜盘王

  情歌对唱“闹春”

  牛角声、唢呐声响起来,长鼓、铙钹、龙杖舞起来!大年初一,韶关乳源民族博物馆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一充满瑶族民俗风情的仪式,吸引了县内外数百名群众前来观看。

  仪式现场,几十名身着传统瑶族盛装的瑶族师傅、师哥师嫂们手持长鼓、铙钹、龙杖等仪式道具,以瑶族传统祭祀舞蹈——打幡、串度,共同祭拜瑶族始祖盘王,同时为新一年祈福,祈求全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团结奋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该仪式作为瑶族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拜祭仪式,自唐代形成以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乳源必背、东坪、游溪等地,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情人竞跑赛、情歌对唱、讴莎腰……大年初三,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瑶寨热闹起来,时隔3年,原生态“玩坡节”重新回归。

  瑶族玩坡节作为省级非遗,俗称“昂春”,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瑶家人追求自由爱情、幸福的一项民俗活动,被誉为排瑶的“情人节”。

  现场,瑶族阿贵哥、莎腰妹唱起瑶歌、跳起长鼓舞,原生态的瑶族文化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耳目一新,纷纷拿起手机拍个不停。“连南瑶族的‘情人节’,独特古朴,又充满喜庆和欢乐,不虚此行。”游客林国栋说。

  不止有精彩纷呈的活动,今年春节期间,清远市文化馆非遗展馆内清远本土特色非遗作品琳琅满目,也成为当地不少居民的“打卡点”。

  相约花萼楼

  “叩许”新年心愿

  “赶了个早,就是为了一睹我们客家人的特色民俗活动——花萼楼祈福盛况,同时祝愿新的一年家人平平安安。”1月24日,大年初三,天刚蒙蒙亮,梅城人林志雄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位于梅州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

  花萼楼内,春联、灯笼高高挂起、交相辉映,正中央的八仙桌上摆满当地村民供奉的鸡、酒水、年糕等祭品。

  “行香”仪式结束后,全村人跟随队伍聚集在花萼楼内,进行最重要的仪式“叩许”,按照仪式程序祈福。

  “叩许”仪式结束后,楼内香火缭绕、锣鼓喧天,鞭炮声、鼓乐声和村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新的一年,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联丰村人林伯笑着说。

  祈福活动饱含客家人的美好愿景。每年正月初三,花萼楼都会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以祈求全村家宅安康,祝福村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乐祥和、幸福健康。

  跳起花棚舞起英歌

  喜气洋洋贺新春

  正月初四,汕头市濠江区濠岛英歌队、珠浦英歌队迎来疫情之后的首场英歌队新春巡游,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只见舞者们双手各持一根彩色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配合锣鼓点、哨子声来进行敲击的表演动作,动作刚劲有力,阵型变化多端,让观者热血沸腾,耸然动容。

  在粤西地区,春节前夕,跳花棚已然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锣鼓号角声声入耳,伴随着节奏,化州市夕阳红歌舞团的30多名表演者在空地上腾跃自如。腊月二十八晚上,国家级非遗项目跳花棚大巡演在化州街区举行,群众高举手机,记录跳花棚闹新春的喜庆景象。

  巡演中,表演者身穿传统服装,头戴怪异面具,手持斧头、镰刀、锄头等道具,舞步轻快,热烈抒发“驱邪除恶,物阜民安”的喜悦心情。“跳花棚是化州的民族特色文化,正值新春佳节,展现五谷丰登的喜悦,庆祝我们的美好生活。”化州市夕阳红歌舞团团长黄秀英说。

  跳花棚又称“跳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经不断改良及演化,与化州市石湾、官桥一带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2011年,《跳花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千人围观捕鱼节

  鲤鱼灯舞出年味

  大年初三,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联村文化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汶水塘捕鱼节正式拉开帷幕。围在鱼塘边上的捕鱼队伍200多人一齐扑进水塘,迅速拉起渔网捕鱼,平静的水面顿时欢腾雀跃,水中鱼儿纷纷跃出水面。

  “快!那边很多鱼!”“这里也有很多!”来自周边乡镇、河源市区以及大湾区城市的6000多名游客围在水塘边,为各支队伍加油助威。

  早在数百年前,当地居民就开始在春节期间到汶水塘捕鱼,体现家家有鱼,年年有余的景象。20世纪60年代,漳溪畲族乡将汶水塘捕鱼节定在每年正月初三,如是年复一年,来汶水塘捕鱼的群众越来越多,逐渐演变成游客村民一起参与的“捕鱼节”民俗活动。

  同样以鱼的意象庆贺新年的还有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田心村。在这场节日盛宴中,小朋友成为舞鲤鱼灯的主角。

  他们不拘泥于固定动作,伴着敲锣打鼓的乐声,举起鲤鱼灯欢快玩耍。浩浩荡荡的鲤鱼灯队伍穿街过巷,将热闹年味送至全村各个角落。每年春节,当地村民都会舞鲤鱼灯,取“年年有余”的意头。

  “为了迎接春节,今年田心村的老人提前十多天就开始编织鲤鱼灯。”田心村党总支书记黄惠钟介绍,尽管手工制灯费时费力,市场上也不乏机器制作的成品,但过年,还是亲力亲为最有滋味。传统的制灯技艺、自由随性的鲤鱼舞姿,千姿百态的民俗民风在春节大舞台上展示,乡村生活的情趣与诗意得以传递。

  南方日报记者 吴思旻 潘俊宇 陈泽铭 杨建雄 黄敏立 余丹 刘秋宜 黄津 陈立楷

  统筹:赵文君

编辑:李润芳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