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来看,广东也能排十余名。”
国有企业对推动2023年海南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西部省份的能源优势恰好满足当下高载能的数据基础设施产业所需。”
想方设法“走出去”,帮助吉林2023年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
甲辰龙年到来之际,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2023年GDP成绩单。
经济总量上,多省市较2022年跨上新台阶。广东成全国首个GDP总量超过13万亿元的省份,全国经济总量达万亿级的城市从2022年的24个增加至26个。
2023年全国GDP实际增长率为5.2%,增速前十名(编者注:因数据并列,共有14省份)中,西部省份拿下半壁江山。全国城市中,GDP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共有7城,分别来自海南、甘肃、新疆、江苏及内蒙古。
从2023年各地发布的经济运行报告来看,“新三样”(主要指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相对于“老三样”服装、家电和家具)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拉动GDP增长的利器。
新冠疫情阴霾已逐渐消散,2023年消费基本回到疫情前状态,各地亦加快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但国际宏观形势对于中国的外需影响仍在。
新质生产力崛起
广东已连续35年稳坐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宝座,2023年13万亿元GDP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接近西北五省的2倍。
“放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来看,广东也能排十余名。”广东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丁力长期关注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在他看来,广东总量攀升是自然而然,但也有个中不易。
广东2023年GDP增速为4.8%,低于全国增速水平。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4.8%、4.8%、4.7%。
丁力介绍,以往,广东、江苏都享受了对外开放的经济红利,外向型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发达国家资本以香港、深圳为跳板将工厂设在珠三角地区,又以上海为跳板将工厂设在江苏。多年来,江苏一直对广东紧追猛赶,但近年来两地都面临着开放红利减弱的压力。
“一个表现是盐田港的集装箱不如过去繁忙。”丁力说,盐田港承担着广东省超三分之一、对美贸易四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量。2021年-2023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是1416万标箱、1404.07万标箱、1404.14万标箱。
广东自2008年提出“腾笼换鸟”已有15年。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陆续外迁或转型,支柱工业产业转为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些新质生产力为广东经济提供支撑,2023年新能源汽车增加值增长83.3%,集成电路增长23.8%,光电子器件增长17.9%。
2023年,广东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固定投资力度继续加大。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8.2%。“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投资如教育、医疗、养老也做了不少贡献。”丁力说。
广州GDP较2022年也上了一个台阶,成为继深圳后广东省第二个总量迈入三万亿元的城市,但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深圳。
广州统计局发布的2023经济运行情况介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其中,主导产业里的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实现转正。新质生产力产品代表,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动机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80%和38.2%。
“新动能产业增速弥补了传统行业的经济增长不足。”丁力解释,广州的传统工业仍在拖后腿,新质生产力基数不大但增速很快,所以总体来看工业增速变化不大。换言之,“汗水经济”已无法支撑广州经济增长,而新质产业距成为“当家长子”仍有一段距离。
从两万亿元到三万亿元,广州耗时五年。更重要的是,如何继续往前走?
在丁力看来,广州创新潜力还未完全开发,广州高校林立可以更好地将科研与产业进行转化。这方面可以向深圳学习,深圳由企业家占主导地位,更好带动产学研发展,创新氛围浓厚。
丁力是浙江人,他认为,相较于多数人创造财富的“浙江模式”,无论是广东还是广州,在发展经济上更多是依赖于大项目、大企业。
例如揭阳2022年的GDP增速为全省最末,甚至是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省内城市。2023年,揭阳主要依靠先进制造业和重工业,令GDP增速一举扭转吊车尾的局面,变为全省第一。
2023年5月,投资约700亿元的揭阳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始全面投产,海洋牧场、新型储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等项目亦稳步开展。
自贸港红利释放
2023年,海南以9.2%的GDP实际增速排名全国第二,各地市表现均超过全国GDP增速。其中,三亚、儋州实现两位数增长。
“海南经历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整阵痛后,自贸港政策红利正在释放。”丁力也关注着与广东隔着一道琼州海峡的海南。
他表示,对比国内其他地区,自贸港政策让海南成为政策最优地,加上中国加入RCEP协定,在东盟十国、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中,海南某种程度上算是地理中心,战略地位价值显现。
自贸港政策带动下,海南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远高于总投资增速。不含房地产的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占比提升至38.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3%,已连续七年跑赢总投资增速。此外,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30.1%。
据海南省统计局数据,自贸港13个重点产业园区营收全部实现增长,其中11个园区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13个重点产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仅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江东新区、三亚中央商务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四园区就拉动总营收增长16.1%。
新冠疫情结束,最先复苏的是海南的旅游服务业。2023年,海南美兰、凤凰、博鳌三大机场及琼州海峡旅客吞吐量均创新高,全省接待游客增长49.9%,旅游总收入增长71.9%。其中,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吸引的医疗旅游人次增长60.1%。
旅游人数增加亦带动海南住宿餐饮业、零售业等接触性行业全面回暖。2023年,海南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旅游人群核心消费目的地是12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9.3%。
“零关税”是自贸港利好政策之一。2023年,海南“零关税”累计进口货值195.7亿元。跨境收支规模873.2亿美元,增长39.5%。
一位在三亚免税城工作的销售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年前这段时间,柜台每天一开门就有不少客人进店,最忙时她要同时服务四到五个人。
“海南的发展体现了另外一个特色,就是消费的拉动。”北京常态智库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正巧在海南出差。
据他观察,国有企业对推动2023年海南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海南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亦披露,海南省属国企营收增长65.2%,增速全国第一。新增驻琼央企48家。
2023年8月至今,海南已与湖南、广东两省合作共建产业园,合作省份的重点企业纷纷落户自贸港。如首个省际共建园区——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便是叠加湖南工程机械优势与海南海运物流和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打造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基地,以“前店后厂”模式服务于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
这也意味着,未来各省都可采用共建产业园的模式参与自贸港建设。
西部迎历史机遇
2023年GDP增速前十名中,西部省份占7席,其中4省位列前五,分别是西藏、内蒙古、新疆和宁夏。
西部开发政策从1999年提出至今已有25年,基础设施等基础建设工作基本完成。西部省份增速快,一方面与自身基数不大有关,另一方面西部省份的新能源(风电、光电等)、新材料大项目投资拉动效果明显。
如2023年GDP增速排名第一的西藏,既有中央援藏政策支持,也与重大民生工程投入有关。
西藏2023年民生领域投资增长31.8%,启动多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边境与乡村硬化路、建制村通电覆盖等。
固定投资方面同比增长35.1%,如继续推进川藏铁路、G318提质改造等重点项目,普兰机场、贡嘎机场第二跑道和国际航站楼建成投运。
交通通达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西藏2023年客运量增长99.2%。其中,民航增长135.1%,公路客运增长93.3%,铁路客运增长75.4%,全社会运货量增长25.7%。西藏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增加83.7%、60%。
意想不到的是,西藏的进出口表现亮眼。全区货物同比增长138.3%。其中,出口98.25亿元,增长127.7%;进口11.53亿元,增长295.2%。
这得益于西藏区域开放进一步扩大,2023年15个传统边贸点获批恢复,吉隆、普兰、樟木、里孜四口岸全面实现客货(客车、货车)双通。西藏边贸主要针对南亚国家,未受西方消费疲软形势影响。
“(西部)各省针对本省实际采取的针对性发展措施,收获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彭真怀分析,西藏电力资源丰富,恰好成为西藏发展的产业优势。
2023年,西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油价、降电价,高原特色产业目录电价最高调降64%,预计每年降本减负5亿元。全区居民和工商业综合用电成本分别调降13%和14%,边境乡镇电价减半收取。
努力之下,2023年西藏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6%。全区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137.38亿千瓦时,增长10.8%。其中,水力发电量126.21亿千瓦时,增长11.8%。
新疆、宁夏、内蒙古与西藏有着相似的能源优势。尤其是西北地区省份,不仅掌握着丰富的石油或煤炭等矿产资源,还加大风、光、水发电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西部省份的能源优势恰好满足当下高载能的数据基础设施产业所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国家未来长期推动新能源发展,是西部省份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
2022年,国家发改委同意“东数西算”工程在8地设置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除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其他节点均设在西部地区。
“未来数字经济规模会增大,这也是未来西部省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陈耀说,西部地区的能耗指标将是一项有利的招商引资工具。
想方设法“走出去”
东北经济跑出意外速度。吉林2023年以全国排名第七斩获“近年来最好位次”。与此同时,沈阳2023年的GDP增速亦是“十年来首次跑赢全国水平”。
彭真怀注意到,吉林2023年在东北三省重大项目投资中力度最大,全年共有2580个重大项目,其中百亿级以上的重点项目有15个,如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吉化乙烯转型升级项目、全省水网工程、高铁及机场的建设工程等。
“吉林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去’。”彭真怀说,相比东北地区另外两省,吉林并无港口优势,但吉林抓住海参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通航机遇,形成新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这也是时隔百年后,吉林再次打通入海口。
不仅如此,吉林还利用内蒙古满洲里口岸、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同江口岸打通长春到欧洲的中欧班列。目前吉林能实现对外贸易的班列有“长满欧”“长珲欧”“长绥欧”和“长同欧”。
海、陆对外通道畅通,帮助吉林2023年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以7.7%的增速居全国第九。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88.9%,新增进出口企业1332家,增长57.6%,为五年内新高。
彭真怀介绍,尽管东三省在重工业布局上相似度高,但吉林在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方面仍有独特的产业优势。
吉林重点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一汽集团省属口径产销量分别增长16.7%、17.6%,其中,红旗品牌汽车产销分别增长12.5%和13.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43.2%、62.7%。
此外,吉林已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有机化学品等为主导的出口产业。2023年整车出口量增长158.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9.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2.1%。吉林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成功出口欧洲。
在投资和出口均有不俗表现的同时,吉林在消费领域也无短板。2023年旅游带动服务业回暖,吉林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2%。
警惕产能过剩
2023年中部六省的一半掉入GDP增速后十名,分别是河南、江西和湖南。而在2022年,中部省份曾扎堆闯入增速前十。
从2018年起,河南经济增速在全国排名中便处于中等偏下位置。2023年,河南第五大经济省份的地位已被四川赶超。与同属五万亿量级的中部省份湖北、湖南相比,河南经济增速最慢。
陈耀认为,河南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即传统产业并无较大起色,新动能产业尚未发挥作用。此外,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也不明显。
与2022年相比,江西和湖南的GDP增速排名落差较大。江西由全国GDP增速第三掉至倒数第二,湖南从增速第四掉至倒数第六。
“外需不振或是主因。”陈耀分析,多数中部省份依靠矿产资源拉动,基本属于初级加工模式,向资源深加工延伸的产业链仍未形成,主要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产业配套。在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时,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出口不畅,也会传导至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中部省份。
湖南尚未公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但官方披露的亮点中并未提及外贸相关数据。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用“稳规模优结构”进行表述,并未给出全省进出口总额数据,仅公布“新三样”的出口额增长73.5%。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从各省份已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遍地开花。
对于刚入局“新三样”的省份而言,从无到有的产业增加值涨幅是最明显的,但对于入局较早、已有一定规模产值的省份而言,市场竞争程度加剧,通常难以继续保持以往增速。
在陈耀看来,当前中国“新三样”产品的增速是非常态的,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极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尤其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外需市场,如近期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的反补贴调查等。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南方周末实习生 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