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拆解“China Travel”热:网红城市的延递与“中国服务”出海

2024-09-02 17:20 来源:南方周末

  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外国游客掀起“China Travel”的旋风,海内外好评如潮。海外博主在中国旅游时说的“city不city”,成为全球热梗。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8%,同比增长190.1%。预计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

  我们认为,这轮“老外”旅游热潮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形象的深刻变迁。于“老外”而言,中国城市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旅游观光地,而是转变为集现代化设施、丰富文化底蕴和独特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中国在海外的传播方式,也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全球的社交媒体上,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日益多元,外国游客、博主等成为传播中国形象的新媒介。他们通过国际社交平台分享在中国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给全球展现着更鲜活的中国形象。

  “China Travel”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流量密码?

  立体多元的“City”形象

  “China Travel”热潮,从北上广深到大理、丽江等特色城市,中国城市的国际形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性。

  新浪新闻的数据显示,上海、广州、丽江、北京等城市已成为国际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同时,西安、武汉等其他城市也在成为吸引国际游客探索中国的热点。

  中国城市的独特风貌仅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体验中国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机会。

  具体而言,亚洲博主对中国式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关注度极高,如高铁和电动汽车的便捷与高效让他们赞叹不已;而欧美博主则更倾向于深入生活细节,从超市购物到街头巷尾的闲逛,都能成为他们体验中国城市文化的独特方式。

  中国城市交通的便利、公共治安的卓越表现,是“老外们”能够丝滑旅行的重要前提。在中国,无论是白日里熙熙攘攘的繁华街市,还是夜晚宁静悠长的巷弄,都弥漫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氛围。智慧城市的建设,构建起一道无形的安全防线,让外国博主们深感踏实和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温暖人心的“意林”式故事,更成为安全感的生动注脚。比如,美国博主萨米夫妇在北京的一座公园小憩,离开时将手机遗落在公园内。然而,当他们匆匆返回,却惊喜地发现手机依旧安然无恙地躺在公园长凳上,还有一位善良的女孩在一旁默默守候,等待着失主的归来。这一幕,不仅是对中国社会治理成效的生动展现,更是中国人善良、诚信品质的闪亮名片。

  支付手段的国际化适应和更新,则进一步缩小了生活工具使用上的差距。支付宝等国际支付平台的兼容性增强,不仅支持绑定国外信用卡,还创新推出了“外包内用”服务,使得外国游客能够无障碍地使用本国电子钱包在中国境内进行扫码支付。此外,通信服务的国际化便利措施,如eSIM卡片的易获取性和国际漫游的便捷开通,也极大地缓解了外国游客可能遇到的断联问题。这为他们在中国的旅行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

  在中国的都市巷陌,外国游客们不仅惊叹于公共服务带来的轻松与便捷,更被这里的市井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迷住。

  无论是问路时得到的耐心指引,还是在餐馆里受到的周到服务,都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淳朴和友善。从流传千年的节庆习俗,到五彩斑斓的民间艺术,每一处都流淌着厚重的文化意蕴。他们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广袤深邃,更被这里的人们的热忱和善意深深打动。

  随着对中国这片热土的深入了解,外国游客们逐渐领悟到,支撑中国蓬勃发展的不仅仅是强大的物质力量,更有其精神层面的深厚底蕴。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

  实地探访中国的外国博主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外网上关于学习或借鉴中国模式的讨论。网络数据显示,这些讨论不仅关注于中国在哪些领域值得学习,也在探讨中国的发展为何聚焦于这些领域。而答案则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它根植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内心深处最朴素、最真挚的不言而喻的期盼。

  当前的中国形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型。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服务行业中的创新能力,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这一转型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形象,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发展成就。

  中国服务“新名片”

  “中国服务”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过去七十多年间,中国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计民生的作用不断显现。在此过程中,城市治理也变得愈加重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10.64%增加到了2022年的65.22%,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也逐渐完善。总结好的经验及做法,可对未来的城市治理起到引导作用。

  而不断兴起的网红城市,正在城市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塑造“中国服务”的形象。

  早在2018年前后,就有重庆李子坝的城轨穿墙而过、西安永兴坊摔碗酒在网络上爆火,这些城市最先踏进了第一批网红城市的名单。时至今日,城轨穿墙、摔碗酒、天门洞仍然是各地游客的打卡点,重庆和西安这两座城市也仍“霸榜”热门旅游城市。

  现如今,在互联网传播和平台经济的加持下,热于线上的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一张张城市名片带火了多个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不远千里,亲身前来感受城市的魅力。

  不断涌入的游客给了城市提升文旅宣传和服务质量的底气,但也给城市的治理带来压力。譬如,城市化建设水平与文旅服务矛盾显现,超出承载能力的服务需求无法满足;城市设施配备不齐全,道路交通问题影响城市秩序,甚至会扰乱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等,各种小问题可能在网络的“聚光灯”下被无限放大。

  “流量洪流”既能助推城市成为“顶流”,亦能将其冲垮。而唯有以务实的行动面对城市治理这一命题,才能在实现“流量”变“留量”的过程中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各地便捷化服务不断优化,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城市完善交通骨架,增设了公共交通旅游线,连接了各交通站点和景区;城市人文文化不断塑造,与中华文化共同丰富了城市的精神内涵。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深度文化体验,重庆“赛博朋克风”的城市气质浸润,外国友人所惊叹的公共厕所、地铁、支付方式都是中式城市治理的延伸、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文化的渲染。

  网红城市热于线上宣传,源于线下作为。而网红城市兴起时播下的城市治理的种子,最终在今天结成“中国服务”的果实,同世界友人分享。

  “city不city”走红的背后是外国友人对中国城市建设速度之快、水平之高的惊叹。而这一惊叹的背后,又是144小时免签政策带来的契机,是中国网红城市的国际化,是中国城市治理的国际化。中国正以自己独特的数字经济服务和文化服务重塑国际影响力,“中国服务”正逐渐代替“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的新名片。

  中国网红城市国际上的“出圈”并不意味着城市治理的终点。“中国服务”在“出圈”中不断被完善。

  各个城市纷纷推出外国人友好服务来“揽客”。深圳推出多品种、多门类跨境支付方式,首批外币智能POS机在深圳地铁终点站上线;中英双语版《国际友人“深”游指南》出现在重点文旅场所的大屏上,扫码即可开启“深”游体验。

  我们也发现,部分三四线城市并非文旅强市,但是也通过小城“出圈”收获了大批外国粉丝。

  “中国服务”的形象传播学

  曾几何时,“外国面孔”在公众视野中往往扮演着传声筒的角色,但无论是外国记者拍摄的VLOG,还是在微博、B站、抖音等国内平台上活跃的外国网红,他们的声音似乎总是局限在国门之内,难以跨越重洋,触及海外观众的心扉。

  随着免签政策的推行,一批真正面向国际观众的外国网红开始涌现。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先锋”,海外的“旅游博主”将旅行作为职业,而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入境政策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们通过You Tube、TikTok、Facebook、Instagram等国际平台,用“unexpected”和“never imagined”等关键词,通过反差性铸造的流量高低讲述着他们对中国的全新认识。

  通过海外社交网络的“镜像”效应,中国的可见性得以扩展。这些真实记录中国旅行的视频及其评论区,为公众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讨论平台,有助于平衡以往以负面信息为主的国际舆论,丰富了中国形象的认知资源库,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到了更多友好的群体。

  民间话语作为官方话语体系的“缓冲器”,对于政治、经济领域敏感、关键的话题能够起到“软化”的作用,帮助构建一个更加积极、立体的中国形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传递中国的声音,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更加积极、立体的中国形象,开辟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特约撰稿|郑凝 吴婉茜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